下载股融易安卓版
股融易手机网页版
最新
头条
业务微信号
公号二维码
在线
客服
点击咨询 工作日9-18点
您好,我们不兼容IE7以下的浏览器,建议您升级浏览器或更换浏览器
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志 > 创融故事 > 48岁创业徐小平让她甩开膀子 她给程序猿搭交流小蜜圈 月开场50次
48岁创业徐小平让她甩开膀子 她给程序猿搭交流小蜜圈 月开场50次
阿里痛苦反思,用户到底是谁?
来源:铅笔道  2017-05-17
作者:发芽

[ 导读 ] “我们也许没有网红、没有大牛,但好的内容、好的社区会培养出自己的大牛,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经营好广场的每一间茶室,让它们门庭若市。”

初见谢工,她身着黄色上衣,利落的微卷发。随身携带的背包里,躺着她为此次采访准备的一份长达10页的打印资料。


她曾是图灵社区的发起人、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副社长,后跳槽百度文库负责百度阅读。辞职后,她又为人生添了新角色——一名48岁的女创业者。


“到那个份上了,感觉不创业,这件事情没法交代。”谢工口里的事情指的是IT类内容在线出版,她觉得在百度没有做好,不甘心。


经过一年筹备,去年11月,团队上线——GitChat。社群面向IT从业者,话题发起人以一篇原创技术文章作为引导,聚拢感兴趣的交流者。交流者付费参与讨论,并由团队产出交流实录文章。


如今的产品形态,比起谢工最初想象的在线出版显得更热闹了一些。今年三月以来,GitChat平均每月的Chat数量在50场左右,月产出原创文章超100篇,付费人数超3000人。


她希望能沉淀出好的内容和用户,就像当初做书一样。


从在线出版到线上沙龙



谢工离开百度的原因一如两年前入职的理由——做在线出版。


在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公司内,内容的产出和传播数倍于传统出版社,但流量和广告变现下的KPI考核却让谢工感觉无法施展拳脚。


2015年3月,她决定创业。在没有团队、单枪匹马的焦虑之下,她撺了五六个程序员微信群,做IT技术交流。


分享嘉宾通常依靠她刷脸而来,交流每周举办一到两次。结束后,由谢工整理出交流实录,并分享到朋友圈。


这种状态在2015年下半年有了实质性的改变。微信群交流中,有过创业经历、现居国外的王宇决定作为CTO入伙。
团队推出第一个产品——PC端GItbook,用户在线编辑技术文章,可实现代码的高亮显示。他们以此作为工具,配合微信群沉淀内容和用户。


至去年3月,微信群增加至10个,谢工共发布原创文章约100篇,积累种子用户2000多人。


而她的想法也有了改变。做在线出版模式过重,他想把微信群的用户转移到产品上来,以文章、作者为核心,展开交流;用户为交流付费,就像购买一场沙龙的门票一样。


切腰部流量



然而3月底,一次别人家的活动邀请却给GitChat团队泼了盆冷水。活动形式也是在线交流,参与者根据话题进入一个个房间,并为参与付费。


令谢工沮丧的是,活动组织者是知乎。仿佛蚂蚁碰到了大象,团队不敢妄动。


紧接着,内容付费浪潮渐起,分答、得到均被炒得沸沸扬扬,一批自带流量的技术牛人似乎已被各家瓜分殆尽。
GitChat团队另辟了一条道路,舍弃头流量,转从腰部切入,专注于更实用的技术内容分享。“比如讲产品架构如何搭建,技术工程师也许比那些知名的技术大牛更加擅长。”


团队从有写公众号习惯的程序员切入,邀请其入驻,发起Chat。“相当于让他们先众筹发起一个话题,再写文章。”
去年11月,GitChat上线第一场Chat,由谢工发起,99人参与。之后,二三十位作者在GitChat社群内发起话题,内容涉及前端开发、微信小程序、智能客服等多个方面。每场交流可沉淀两篇原创文章(引导文章+交流实录整理)。


◆ 程序猿的交流圈


团队为每场交流配备编辑和主持人,并对话题内容,文章质量以及排版、配图等做出把关。话题发布后,如果参与人数达不到要求,则话题会被自动下架。


第一个月的数据跑下来,谢工松了口气。统计显示,在GitChat上发起话题的讲师,有60%来自团队邀请,40%为自主发起。有返场记录的讲师6名,其中100位用户付费达到6次以上。


虽然缓慢,但谢工觉得苦心经营的技术广场终于有几个茶馆林立,程序员们会过来喝茶了。


获真格投资



但门庭冷落来得比想象中要快。时至年底,Chat 数量极速下滑,过年那一个月甚至一天没有一场交流。



这可急坏了谢工。她翻开通讯录,一个个作者去沟通,邀请他们前来发起话题。


但人肉邀请毕竟太慢,她找了条捷径,直接与一些B端机构合作,如技术类型的线下会议、培训、沙龙以及互联网公司(如去哪儿、青云科技)等,邀请其技术人员将内部分享的话题拿到GitChat上来。


至今年3月,平台共发起77场Chat,发布246篇原创文章,注册用户数量近3万人。同月,项目获得由真格基金领投、追梦者基金跟投的天使轮融资。


离开真格办公室时,谢工记得徐小平嘱咐了一句话,“不要太过理性”。她想,也许徐老师是提醒自己更敢想一点,有一天平台上的Chat数量不是五六场,而是五六百场。


融资到账后,团队的发展速度有了不小的提升。3月,平台的Chat数量在40场左右,4月为70多场,是上线之初三个月的数量总和。


在人员配置上,谢工还是更多的采用了兼职,从外部聘请人员来负责每场Chat的主持以及内容整理。


接下来,他打算加强与线下会议、培训以及沙龙的合作,并将平台内容集结,为未来的杂志出版做准备。


在她看来,沉淀内容和用户是目前的第一要义。“我们也许没有网红、没有大牛,但好的内容、好的社区会培养出自己的大牛,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经营好广场的每一间茶室,让它们门庭若市。”


喜欢我的文章,成为我的天使投资人吧,么么哒

×
转发到圈子
请先完成下方验证 ×

让股权融资更简单

请输入手机号或邮箱号
您输入的密码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