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股融易安卓版
股融易手机网页版
最新
头条
业务微信号
公号二维码
在线
客服
点击咨询 工作日9-18点
您好,我们不兼容IE7以下的浏览器,建议您升级浏览器或更换浏览器
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本观点 > 华兴资本包凡:创业者要尽量拿钱 看好消费升级、大健康
华兴资本包凡:创业者要尽量拿钱 看好消费升级、大健康

[ 导读 ] 7月10日,第一届中国金融科技大会在北京举行,包凡出席了此次大会并接受了采访,就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投资人,对创业者有何建议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投资人只有和最聪明的人在一起,才能一直保持敏感性。同时,他建议创业者“能拿钱的时候就尽量拿钱,拿不到钱的时候就要省点钱。”而关于投资机会,他看好消费升级和大健康这两个领域。

华兴资本董事长兼CEO包凡,在2004年创建华兴资本之前,他曾是国内IT服务和软件公司亚信集团首席战略官。2015年10月,美国财经杂志《彭博市场》公布了第五届全球金融50大最具影响力人物,包凡排在第22位。


过去十年,包凡与他的华兴资本,给国内几乎所有知名的互联网企业在做融资、承销上市、并购等业务服务,这是一个资本赛道上的“隐形巨人”。


7月10日,第一届中国金融科技大会在北京举行,包凡出席了此次大会并接受了采访,就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投资人,对创业者有何建议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投资人只有和最聪明的人在一起,才能一直保持敏感性。同时,他建议创业者“能拿钱的时候就尽量拿钱,拿不到钱的时候就要省点钱。”而关于投资机会,他看好消费升级和大健康这两个领域。


“要与聪明人在一起”


在京东、腾讯、滴滴出行等国内众多知名互联网公司发展进程中,华兴资本都是重要的“推手”。借助专访的机会,记者问包凡,投行人如何才能一直保持“敏感性”,去发现大趋势?包凡的答案是“和最聪明的人在一起。”


包凡说:“和最聪明的人在一起,你基本上就知道他们这帮人在想什么,在关注什么。很大程度上,有些趋势会体现在里面。此外,个人无论是作为一个用户,还是作为一个消费者,要有‘敏感性’。”他还戏言:“随着自己年纪的增长,越来越成为‘非主流’,很多时候按照自己的喜好判断,未必准确。”


让记者没有想到的,对于非常“新锐”的技术概念,包凡谈起来比较平静。他说:“从交易的角度来说,真正科技前沿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意义不大,它本身还没有商业化的可能性在里面。”他说,任何创新,除了技术驱动之外,还需要有广泛应用的基础,像移动互联网,在全世界有几十亿的用户 ,那样就一定能产生特别伟大的公司。


基于此思路,包凡从投行家的角度对目前一些热门技术话题谈了他的想法。他认为,无论是人工智能、VR/AR,还是大数据等等,它可以应用的用户数还比较有限,都没有到达亿级。“没有亿级其实是做不出特别大的事情的。”他说,现有市场上,都是一些小公司在玩,这是让人比较困惑的地方。


聊到现有的投资机会,包凡说:“能看得清楚的,是有两件事情让人比较兴奋。”一是消费升级,二是“大健康”。


他认为,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中国面临消费升级的契机,“年轻人和上一代要的东西是不太一样的。”他说:“无论是从产品还是服务的角度,可能会有新一批的公司冒出来,会有新一批的产品和需求冒出来。”


包凡举了一个让他开始“听着有点不靠谱”的案例。据他介绍,华兴资本服务的一家线上游戏公司,曾提出要拓展商业地产业务,在与公司团队聊过之后,“我觉得还挺有道理”。他说,二、三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受电商冲击很大,这家游戏公司说要将租下来的商铺改造出一些游戏场景,来吸引青年人,从而带动周边的“吃喝玩乐”业务。


包凡另一个看好的产业是“大健康”。他认为,在中国,健康产业还处于“供远远小于求”的状态 ,而在供给这一端,“很多提升效率的事情可以去做”,另外,供需不平衡也会带来市场机会,“很多地方的医疗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有的地方是过度被消费”。他还指出,在新药研发,特别是生物药开发方面,“中国还是有很大的机会的”。他说:“‘大健康’这一块,我们觉得是下一个比较明显的风口。”


在采访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当记者提到一家全球知名的投资公司长期看好农业生物领域,包凡条件反射式询问:“是农业吗?”这种异常敏锐的反应速度,可能这也正是华兴的风格:敏锐寻找任何可能的大机会,专业,高效的执行。


创业者“能拿钱的时候要尽量拿”


有媒体引用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3.7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更是只有2.5年。对于创业者而言,如何让企业“活下去”就成了非常现实的问题。作为投行家,包凡会提出什么样的建议?他说:“我们的建议就是能拿钱的时候就尽量拿钱,拿不到钱的时候就要省点钱。”


不过,包凡承认:“这个事儿其实说起来挺简单的,但是做到不容易。”他剖析了一些创业者的心理。他说,企业在发展好的时候,企业管理者会感觉不需要钱,“我可以等到做得更好的时候,估值更高的时候去拿钱”。他提醒:“有时候这种思想就可能让创业者失去一个融资窗口。”他提到:“当到了一个相对比较困难的市场环境时,他可能就不愿意去做一些艰难的决定。”


进一步谈到“艰难的决定”时,包凡说,做一件事情应该专注、坚持,这是对的,但是创业这种事情不是说你花多少努力去做就一定会做成的,这里面有偶然的因素在里面。“当你在一个错误的赛道上,再努力也是做不成事情,这个时候不如就换个赛道,不要把个人的存在感跟企业捆绑得太紧。”他说,一次创业不成功可以二次创业,二次不成功可以三次创业,有很多的机会,没必要在一件事情上一定要分出个胜负出来。


对于投资市场出现的一些“失败”的案例。包凡说:“站在创业者的角度来说,他没什么损失,因为本来就是‘零’。创业者走过这一路,本身就是积累、沉淀,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在采访中,记者问到,不是最优的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环境之下,是否还是“创业的好时机”?作为“新经济”创业公司一直以来的关注者,包凡从他自己的角度回答说:“任何时候都是创业的好时机。”他认为,作为“新经济”类的创业公司,发展靠的其实不是经济总量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在改造现有的存量。他认为,哪怕宏观经济是“L”型走向,好的“新经济”公司照样会是向上走。他说:“宏观环境是重要的,但也不是特别重要。”


包凡进一步解释:“其实经济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很多创新型企业来说越是机会,因为很多痛点在这个环境下会变得突出。”他举例说,像华兴服务的“找钢网”,“整个行业越困难,对它来说越好”,因为在卖方占有优势的市场上,它其实没什么价值,到了现在买方占有优势的时候,它就有价值了,因为上游需要它去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金融与技术结合潜力巨大


在采访中,“金融科技”的发展情况也是记者的关注重点。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是容易弄混的两个热门概念。记者了解到,“互联网金融”是中国一个独有概念,在历经近几年的“野蛮生长”之后,行业目前迎来了“最严监管”周期。作为“舶来词”,“金融科技”概念目前正趋火热。“金融科技”是否只是“互联网金融”概念的变种?这个概念会不会也被“玩坏”?


在包凡看来,它们是“不太一样的两个概念”。在他眼里,“互联网金融”算是一种商业模式创新,是利用互联网来推广金融服务与产品,而“金融科技”是金融与技术真正的结合,更多强调的是“技术驱动”。在为记者做详细解答时,“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词汇被身为投行家的包凡几次提起。


“从投行的角度来说,我们更感兴趣的是通过那些真实的、相当有创造性的,或是突破性的技术,来推动一个领域内的创新,而不是简单地把以前在线下卖的东西拿到线上来销售。”他在提到承办此次金融科技大会的初衷时说。


“金融科技”概念流行之前,“互联网金融”其实给社会带来了一些“伤”与“痛”。在经历短期“狂欢”之后,社会对“互联网金融”的作用与短板反思越来越多,甚至指责它是为“监管套利”而生。有“互联网金融”的前车之鉴,“金融科技”是否能走得稳,走得快?在当天的论坛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兼院长吴晓灵表示,围绕金融行业创新时,要对规则有敬畏之心,不希望“金融科技”这个词被玷污。


包凡也提到了监管的重要性:“金融实际上是一个公众产品,不是一个私有产品。金融是一个体系性的东西,出了任何问题,都是整个社会来买单。从这个角度来看,金融必定是一个被监管的行业。”他支持金融科技企业进行持牌服务。他说,如果企业想做金融服务,“要么跟持牌机构合作,要么你自己申请牌照。”


对于“金融科技”产业的发展前景,他说:“我觉得技术与金融的结合在中国肯定潜力相当大。”他说,就像很多其他行业一样,中国传统金融产业不是特别发达,所以如果能结合技术手段,“整个产业升级就可以走得相对比较快”。


包凡进一步解释,在美国,传统的金融产业比较发达,一些需求相对地得到了较好地满足,所以创新的原始冲动就没有那么强,而从监管角度来说,中国对金融创新还是“相对宽容”的,创新环境很好。

×
转发到圈子
请先完成下方验证 ×

让股权融资更简单

请输入手机号或邮箱号
您输入的密码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