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 滴滴出行为什么不叫“滴滴打车”?程维的野心到底有多大?也许从2015年滴滴更名开始就已经深不可测了。
4月27日,彭博社撰文指出,滴滴即将完成超50亿美元的融资,估值将突破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00亿元),成为全球值第二高的私有科技初创企业,仅次于优步(Uber)。对此消息,滴滴方面并未直接否认,只是说“不会对市场传言做评论”。
据彭博社报道,滴滴这次融资主要用于加速拓展海外业务及研发新兴技术,投资者包括软银集团、招商银行及银湖资产。
消息人士指出,软银创始人孙正义是滴滴这一轮融资的重要推手。孙正义是中国互联网精英创业者的老朋友,1999 年马云为阿里巴巴寻找投资,孙正义只用了几分钟就决定入股,鼓励马云多拿钱——将近 20 年之后,孙正义又做了同样的事情。作为滴滴的投资人,他告诫滴滴创始人兼 CEO 程维,不能精简投入畏首畏尾,而是应该大胆接受更多资本,去实现理想。
滴滴出行为什么不叫“滴滴打车”?程维的野心到底有多大?也许从2015年滴滴更名开始就已经深不可测了。
对比一下阿里和滴滴,你会发现两者的发展存在惊人的相似。阿里让原来东躲西藏的地摊无照小贩可以正大光明地成为淘宝卖家;滴滴则让原来东躲西藏的黑车可以正大光明地成为平台司机来拉活接活。
现在,滴滴已经积累到再也没有人可以撼动,成为了出行最大的流量入口,也已经开始抽成。接下来,滴滴还会逐渐弱化快车,也就是个人司机,就像淘宝当年开了天猫商城后,疯狂吸血淘宝店铺流量,平台操纵流量,最终把商家向天猫引,再后来就是通过提升品质的借口,淘汰中小卖家,完成平台转型。
程维曾公开表示,未来中国消费者的用车方式会发生改变,第一波是共享汽车,第二波是智能汽车,第三波是无人驾驶,它们会更加深刻地改变人们出行的方式,改变整个城市的交通。“无人驾驶会使得用车成本进一步降低60%左右,一定会在未来5到10年成为改变生活的技术变革。”
股融易认为,滴滴其实也在做闭环生态,以平台为核心,打造一个围绕人们出行的闭环生态,有着极好的前景预期,资本纷纷进入意料之中的事。
4月25日晚,滴滴出行副总裁、滴滴出行研究院院长叶杰平在北大的AI公开课上介绍,滴滴的优势在于它拥有极大的数据样本量,滴滴面临的挑战就在于从海量的交通数据里面找出有用的信息,来改变大家的出行,比如说提高出行效率、改善出行体验和安全性,而这也是滴滴大数据的核心价值。
叶杰平透露,在过去一年半左右的实践过程中,大数据不仅支撑了滴滴的核心模块,如智能派单、ETA、路径规划等,还可以用来极大地提高司机的服务质量。
虽然滴滴的业务在中国,但仍然希望通过海外扩张来推进自己的目标。今年3月,有消息称,滴滴将在加州山景城启用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希望探索其无人驾驶汽车野心。滴滴有意开发无人驾驶汽车已不是秘密。
股融易了解到,滴滴美研目前已吸引了数十位高端技术人才加盟,其中包括世界顶级汽车安全专家查理·米勒。
今年 1 月在北京举办的滴滴年会上,程维宣布了滴滴的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先成为全球最大的出行平台;然后变成全世界最大的无人驾驶和新能源汽车运营商。
这个理想看上去很美,滴滴的资本和实现能力也毋庸置疑。但即便如此,50 亿美元的数字听起来还是让人感到太疯狂。
喜欢我的文章,成为我的天使投资人吧,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