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 几个月下来,媒体人出身的张泉灵已经能在各大论坛、会议上阐述自己对于项目的理解、投资策略等等,进步非常大。连罗振宇都说,他认识的女性中学习能力超强的有两位,一位是罗辑思维的联合创始人脱不花,一位就是张泉灵。
去年9月,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以一篇长微博宣告自己加盟了傅盛旗下的紫牛基金,成为一名投资人。张泉灵的名人效应很快为新诞生的紫牛引来了上万份BP。
几个月下来,媒体人出身的张泉灵已经能在各大论坛、会议上阐述自己对于项目的理解、投资策略等等,进步非常大。连罗振宇都说,他认识的女性中学习能力超强的有两位,一位是罗辑思维的联合创始人脱不花,一位就是张泉灵。
今年年初,张泉灵带领紫牛基金将投资方向收窄至两个方向:内容,以及人工智能。相较于之前的大抓大把,张泉灵的团队现在选择了做减法。至于为何看中了内容和人工智能,张泉灵表示,前者风头正劲,而她本人又是媒体人出生,知识资源储备都相对充足,后者的话则一直是傅盛看好的方向。
张泉灵坦言,跨行之后,自己进行了从常识到知识的恶补,包括基金的涉入、募集、如何跟人谈判、如何理解产品、看数字,如何做投后的管理等。
而这种或主动或被动的学习,也让她对于项目的理解更加成熟。2015年9月,新上手的张泉灵曾经一口气拿下了三个微信公众号的项目。她的投资逻辑很简单,各种公众号榜单一看,排名靠前还没拿过投资的早期项目,她都会去试试。
截止目前,紫牛基金已拿下了20多个项目,其中内容方面的项目有6个。现如今内容创业如火如荼,紫牛算是踩到点上了。不过张泉灵却并不觉得投资这些项目是因为自己敏锐洞察,“就是正好这块我比较熟悉而已”。
现下创投界都在追 “网红”,在张泉灵看来,单一短效网红的生命力不长,不值得投资,挖掘长效网红才是更重要的事。而所谓的长效网红,应当能持续生产“长效内容”。而对于“短效内容”,如各种网络段子,如果以集纳的方式更迭出现,也是不错的机会,比如说段子手经纪公司。
对于接下来内容创业的方向,张泉灵表示她会比较看好视频类的项目。在她看来,视频是下一代的信息载体,有各种商业化的可能,对于视频方向的创业项目,她看重的也是项目在细分市场上的影响力、是否有成为独立IP的可能性等。
谨慎的投资风格
目前,紫牛手中的内容创业项目只有6个,这在如今内容创业的大势中,似乎太少了,有很多项目都被淘汰掉了。张泉灵表示,这里面有一大批的项目不是被我淘汰的,而是我在等它们成长,以确定是否值得投资。张泉灵还表示,“用傅盛的话说,我在等前方响起胜利的号角,再发起第二波的冲锋。”然而这种过于谨慎的投资风格,也有可能导致与优质项目的错失交臂。
关于这一点,张泉灵表示傅盛也跟她谈过。由于对于确定性的“强迫症”,张泉灵愣是等了半年,将第二批项目想透了之后才去谈,结果发现项目的价格已不可同日而语了。她说,直播这趋势其实她去年年中就推断出肯定能成、必须要成,也跟数家平台谈过,但硬是没“扣动扳机”——其中原因有价格太贵的因素,另一方面也确实因为张本人偏谨慎,以至错失机会。
当然,理性与极看重逻辑性在某些方面也是张泉灵的优势。现在大家都在跟风抓VR项目,但是很多VC显然在瞎投。张泉灵不无得意地说,某一天她经过长时间思考,突然总结出了做VR项目的几个必要条件,“我立即告诉同事们往这个方向找项目去”,结果紫牛还真找到了。当然,至于效果如何,还有待验证。张泉灵显然不是那种容易头脑发热的人,她非要把一件事想通了才会去做。
对于要不要对自己深思熟虑的性格做一些改变,兑入VC的一些“疯狂”,张泉灵直言,“要改变自己的性格其实是蛮难的一件事情,如果你知道他是对的,你就只能推自己一把。虽然你未必能成为一个骨子里那种还没有想清楚就能就赶着往前跑的这么一个人,但是你可以随时推自己一把。”
于是被推着往前走的她,马上要发起紫牛第二支基金的募集,这支基金将围绕机器人、人工智能展开,规模大概在3-5亿人民币。除此之外,每天40-50份的BP阅览量、与创业者的见面沟通、甚至帮助他们去过ppt,做培训,都抽打着张泉灵不敢停下来,耳边还时常响着傅盛的催促,“跑得还不够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