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股融易安卓版
股融易手机网页版
最新
头条
业务微信号
公号二维码
专业
服务
点击了解 让创投更简单
您好,我们不兼容IE7以下的浏览器,建议您升级浏览器或更换浏览器
位置:首页 > 资讯 > 投融资讯 > 人工智能掀投资风暴创业需谨慎 创业者如何入手掘金?
人工智能掀投资风暴创业需谨慎 创业者如何入手掘金?

[ 导读 ] 我们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火了,越来越多的人力、财力、政策支持向这个行业倾斜,似乎已注定成为像网购一样足以改变我们生活、思维方式的一场革命。


最近,人工智能简直是要霸屏的节奏,马云的无人超市开业,商汤科技的B轮融资金额创下人工智能单轮融资最高纪录,联想杨元庆赌上身家性命押注人工智能……资本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度空前高涨,火热的市场需求由此可见一斑。


政策方面,从年初的将人工智能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到近日国务院发布的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显然,人工智能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规划要求,到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


但是,人工智能创业却并不容易。从2016年开始,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已经大幅减少,而2017年新加入的公司也已经在战略上慢了一拍。因此,选择在人工智能领域创业的创业者还需“头脑清醒”比较好。


资本竞相追逐


仅仅两年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工智能还只是科幻电影中的奇妙想象。现在,从国外到国内,从互联网巨头到行业新贵,人工智能已成为最受瞩目的新兴产业,站上了新时代的风口。


根据高盛的数据,从2005年到2008年,投资人工智能的VC出现一波小高潮;2009年稍作降温,之后又开始了3年爆发性增长;从2012年到2016年,投资人工智能的VC总量一直维持在高位。


就国内来看,不管是企业数量还是投资额,增长幅度也是非常快的。股融易了解到,截止2017年6月,目前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共467家,发生636起投资事件,投资总额高达574亿人民币。今年7月份,包括聚焦人脸识别技术的中国创业公司商汤科技、机器人公司Geek+、云脑科技、特斯联科技在内的多家公司就相继发布了融资信息。


资本为何会对人工智能趋之若鹜?从根本上说,是市场需求所决定的。据国外机构预测,到2025年,人工智能的市场空间将达到近600亿美元。普华永道今年6月发布的最新报告也显示,到2030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带动全球GDP增长14%,相当于15.7万亿美元,其中超过一半来自生产力的提升。


在人工智能火热的大背景下,国外的亚马逊、苹果、Facebook和微软等IT巨头以及国内的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都不约而同地将人工智能视为下一次技术革命的突破点,并投重金加速布局。


大家都知道,谷歌在人工智能方面非常领先。自2012年开始,谷歌已经收购了11家人工智能公司。苹果公司近期在AI领域也是动作频频,在过去一年里先后收购了Emotient、Turi和Tuplejump三家人工智能公司。英特尔、亚马逊等也紧跟步伐。


百度可以说是国内在人工智能领域走的最快的一家企业。7月初,百度的自动驾驶技术已通过实际操作交付出来,这意味着百度已经可以展开多场景的应用了。一直在AI领域颇为低调的腾讯也不甘落后。7月21日,腾讯AI加速器正式启动,并且有25个项目入选。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从技术到应用,AI已经成为风口,但目前,AI领域仍然面对很多困难。


人工智能创业需谨慎 如何入手?


股融易此前曾报道过,前不久落下帷幕的首届世界智能大会中,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就在主题演讲中表示,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且这个机会属于各行各业的许多公司,并不是只有几家大企业才有机会发展人工智能。


然而,尽管如此,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依然不容乐观。除了前文所提到的企业数量大幅减少之外,发展情况也令人堪忧。有数据显示,获投公司融资轮次整体偏中期,公司融资阶段集中在天使轮、Pre-A轮和A轮,C轮之后的公司较少。“C轮死”的现象在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领域依然存在。


分析认为,人工智能这门生意并不好做,真想要做出成就,恐怕还得坐几年冷板凳。靠炒作兴起的“伪人工智能”注定难以生存,一批关注垂直领域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借助专业领域的技能、独特的数据和能够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解决行业面临的实际问题。


在7月22日召开的2017中国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谭铁牛表示,在新一轮的AI热潮下,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忌借这个机会圈钱圈地,一哄而上,给人工智能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提出过高的期望。


那么,AI创业要避开哪些“坑”?不只一位投资专家曾提起,初创公司在资源、人才、流量、数据累积等方面都无法与像BAT这样的大公司直接抗衡,切不可一头扎在大公司已经发力的领域。


对于创业者来说,将人工智能与精准的细分行业进行深度对接,获得纵深的行业数据,进而开发出受客户群认可的融合型产品,并且保证自己具备结合技术优势和算法优势,才能够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如何做好项目落地,也是一道对创业者来说颇有难度的“考题”。任何一个产品的落地,技术研发仅仅只是个开端,而最终是要把产品放入市场中进行检验和打磨。因此,有经济学家建议企业要从客户角度看产品,在追求技术的极致性和提高用户体验之间谨慎拿捏,必要时可以为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而在技术上进行取舍和调整。


我们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火了,越来越多的人力、财力、政策支持向这个行业倾斜,似乎已注定成为像网购一样足以改变我们生活、思维方式的一场革命。


×
转发到圈子
请先完成下方验证 ×
请输入手机号或邮箱号
您输入的密码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