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 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新能源汽车生产51.7万辆,销售50.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1.7%和53%,我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和销售市场。
股融易注:无论这些跨界者为何造车,不可否认的是,未来汽车领域将是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的天下。
“宝万之争”令宝能集团声名鹊起,如今这位差点收购万科的“野蛮人”,正低调跨入造车的阵营。
近日,杭州日报报道称,宝能集团已与杭州市富阳区政府签订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宝能集团董事长姚振华投资140亿元,在富阳建设新能源汽车项目,项目计划总用地面积约3000亩,产能规划为30万辆。项目包括新能源汽车生产、测试、研发、总部楼宇及电机、电池、电控“三电”等配套核心零部件生产。
豪掷140亿,宝能造车令很多人感到意外,但其实早已有迹可循。
宝能集团目前有五大核心产业,涉及物业开发、科技园区、现代物流、综合金融、医疗健康。今年宝能开始在汽车行业布局,成立了多家涉足汽车行业的公司。
工商登记信息显示,宝能集团于2017年3月20日注册成立宝能汽车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99%,深圳宝源物流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公司注册资本为10亿元。
有内人士表示:宝能跨界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对于宝能来说,造车需要的大量资金投入似乎不是问题,但作为货真价实的制造业,汽车制造需要技术,更需要生产资质,而这正是宝能所缺少的。
近年来,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浪潮的推动下,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很多巨头公司都跨入了造车阵营,这其中既包括了谷歌、苹果等全球知名企业,也包括了百度、乐视、格力、腾讯等国内知名企业。
从跨界造车的方向来看,目前国内跨界造车的企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这两个领域。而在这些跨界造车的企业中,乐视与格力无疑是走的最高调也最坚决的。
据统计,乐视前前后后花在汽车产业上的投资已经超过150亿元。而贾跃亭本人曾经表示,乐视造车至少需要400亿到500亿元的投资。即使乐视资金链断裂,公司外面躺满了讨债人,贾跃亭依旧在微博上表示:自己仍会全力以赴实现FF91最快量产上市,乐视汽车会按照既定的战略展开,再大的挤兑也挤不垮变革汽车行业的梦想。
除了贾跃亭,造车最坚决的恐怕就要数董明珠了。
2016年初,格力高调宣布要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汽车公司,但是遭到了很多中小股东的反对,致使收购以失败告终,但董明珠造车的决心并未因此而动摇。
2016年年底,董明珠拉来王健林、刘强东,赌上全部身家,以个人身份入股珠海银隆。截至今年3月31日,珠海银隆注册资本11.03亿元,董明珠个人持股17.46%为第二大股东,且担任珠海银隆董事兼名誉董事长。
事实上,除了贾跃亭、董明珠,中国跨界造车的企业中不乏实力玩家。
2017年9月18日,广汽集团公告称,公司于9月18日与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领域开展合作。
加上此前阿里与上汽集团联合打造“互联网汽车”,李彦宏的Apollo无人驾驶计划,以及刘强东、马化腾、雷军共同投资的蔚来汽车,汽车行业内的竞争已然如火如荼。
从贾跃亭、董明珠,再到姚振华,这些商界名人之所以对造车情有独钟,是因为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发展是大势所趋。
董明珠造的是电动车,属于新能源汽车。随着电池科技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以后必然会成为主流,目前银隆造的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已经在200公里以上,董明珠也曾放出豪言:“未来的电池技术将实现6分钟快充,寿命将达30年。”
贾跃亭造的不仅仅是新能源汽车,还有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基因在里面,比如无人驾驶技术。
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新能源汽车生产51.7万辆,销售50.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1.7%和53%,我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和销售市场。
此外,购买新能源汽车可以获得政府补贴。按照业界预期,2030年新能源汽车将有望占据汽车总产量的40%~50%。
在此背景下,各路企业纷纷跨界造车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对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汽车发展前景的极具看好,这些企业跨界造车还出于对自身发展方面的考虑。董明珠曾坦言,格力的主营业务已经遇到了天花板,造车是为了帮助企业转型。
相对于董明珠,贾跃亭的“造车梦”是基于对乐视帝国的无限想象,多元化、生态化是乐视帝国的标签,即使已经深陷旋涡,贾跃亭依然执着于其超级汽车的最终量产。
相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传统汽车制造技术的学习成本也相对较高,像德国、日本、美国等汽车产业发达国家,技术发达且严格保密,既不共享也不出售。但在新能源领域大家起点差距相对较小,赶超机会相对较多。
总之,无论这些跨界者为何造车,不可否认的是,未来汽车领域将是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