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股融易安卓版
股融易手机网页版
最新
头条
业务微信号
公号二维码
专业
服务
点击了解 让创投更简单
您好,我们不兼容IE7以下的浏览器,建议您升级浏览器或更换浏览器
位置:首页 > 资讯 > 热门话题 > 滴滴宣布与优步中国合并 谈一谈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
滴滴宣布与优步中国合并 谈一谈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

[ 导读 ] 据股融易网最新获悉,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据悉,双方达成战略协议后, 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滴滴也因此成为了唯一一家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共同投资的企业。同时,滴滴出行创始人兼董事长程维将加入Uber全球董事会。Uber创始人Travis Kalanick也将加入滴滴出行董事会。

最近,关于滴滴优步合并的传言四起,尽管一度遭到滴滴官方的否认,但彭博社却在不久后再次爆料了其中的一些细节。报道称,据知情人士透露,滴滴出行将与中国优步(Uber)合并,合并后Uber将取得新公司20%的股权,滴滴则向中国优步投资10亿美元,新公司估值达350亿美元。

股融易 滴滴 优步

与此同时,在各类社交媒体上疯传的一篇署名Uber全球CEO卡兰尼克的博客文章也证实了这个说法。对此,滴滴出行副总裁陶然回应称,博客是假的。我不相信“空穴来风”,还是相信现在已是“滴滴优步合并前夜”的说法。今天下午,滴滴出行正式宣布了这个消息,证实了之前的传言,受到了大家的普遍关注,大家都关心些什么,融姐盘点以下几个问题,与大家一起分享。

滴滴优步合并是相互妥协吗?

现在,在大城市生活的许多人都经常使用滴滴、优步等打车软件,他们经常感慨网络约车所带来的便捷。可以说,滴滴、优步已经完全颠覆了老百姓的出行方式,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了。

但是,老百姓同样依赖的还有“补贴”。其实,在中国市场,补贴大战从滴滴与快的竞争的时候便开始了,此后,滴滴快的合并,优步加入进来,从此演变为滴滴与优步之间的对垒。

关于“补贴”的作法,优步首席执行官卡兰尼克无奈地说:“这本来不是优步的做事方法。但在中国,我们排在人家后面,所以在某些方面,我们必须效仿第一名的做法。”滴滴则说,自己提供补贴纯粹是一种防御方式。从亏损情况来看,Uber官方透露2015年中国市场亏损10亿美 元,滴滴虽然没有公布具体的数额,但有媒体估计其2015年至少亏损100亿元。可见,目前打车软件市场依然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状态。补贴是毒瘤,它不仅掏空了投资人的口袋,还掩盖了供求的真实水平。但是,滴滴、优步已深深地陷入这个漩涡之中无法自拔。

从某种程度上理解,滴滴与优步的合并更像是一种妥协,即Uber放弃中国市场,占股20%与滴滴合并,而滴滴也很可能因此而暂缓全球扩张的步伐 。

滴滴优步新公司的估值如何计算?

据融姐了解,滴滴与优步的估值及涨幅都非常惊人,其中滴滴打车的估值为500亿美元,Uber估值更是高达1000亿美元,几乎每次融资过后,估值便至少涨100亿。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有所疑问,滴滴优步在中国市场根本不赚钱,估值为何会这么高呢? 对此,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钱军给我们提供了答案。钱军认为,补贴目的是为了占领更大市场份额,等到某一天市场份额牢靠,不补贴盈利也可以持续,就是价值创造的来源。

钱军介绍称,对于增长型的互联网企业,目前使用P/GMV模型为其估值。分子是每股价格或者公司总估值,关键看分母GMV,即平台交易总量(gross merchandise volume)。用这个模型来看,Uber目前的估值远比滴滴打车高。原因之一是因为Uber有自己的车队和定价体系,在车辆需求量高的时候(比如节假日或者大型活动后)可以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车和司机资源,且可以自动定高价。

当然,这类估值模型里有很多不确定性。比如,不烧钱以后滴滴打车的市场份额是否依然稳固?企业的盈利时间点是什么时候?等等。不过,这种企业的盈利空间有无限可能。因为人出行时总要坐车,将来有可能在出行时顺便把其他N 件事情都做了。

合并之后还有补贴吗?

虽然滴滴优步合并的出发点应该是想结束旷日持久的补贴大战,但是,出行市场太大了,未来还是要大量补贴把新的用户拉进来。

不过,由于失去了对手的刺激,打车软件的补贴力度预计会减少。从长远看,补贴的减少对消费者并不意味着“绝对利空”,可能未来打车反而变得更容易了。

7月28日,网约车合法化在中国正式成为现实。这不是个容易守成的时代,有些创新原本看上去与我们不相干,但它转瞬之间就可能影响我们的生活,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精神饱满,永远迎着新事物走。

×
转发到圈子
请先完成下方验证 ×
请输入手机号或邮箱号
您输入的密码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