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 早在巴铁这个“概念”横空出世的时候,就已经受到一些人的质疑,而这一次,媒体抽丝剥茧,竟然发现巴铁项目的背后其实是一个P2P理财公司在运作,而巴铁的总设计师宋有洲只有小学文化……
六年前,“巴铁”这个概念第一次亮相在公众面前时引发大量关注,被主流媒体竞相推广。当时,这个项目的“概念”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当年的全球50大最佳发明。然而此后的6年事件里,巴铁项目一直停留在概念上,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早在巴铁这个“概念”横空出世的时候,就已经受到一些人的质疑,而这一次,媒体抽丝剥茧,竟然发现巴铁项目的背后其实是一个P2P理财公司在运作,而巴铁的总设计师宋有洲只有小学文化……
疑点一:
其实,美国人早在1969年就构想出过类似于“巴铁”的概念,但因为实用性存在很大问题,这个概念一直搁置,没人真的愿意去实现这个构想……这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那位初中毕业的下岗工人郭英森参加电视节目《非你莫属》时,大谈“引力波”被嘉宾嘲笑,而后媒体为他鸣冤抱屈,甚至称因为嘉宾的无情打击令“诺奖”拱手相让与人,而实际上早在1915年,爱因斯坦就提出了引力波……所以,谁也不能保证“巴铁”这个概念就是宋有洲等人拿来忽悠人的……
疑点二:
虽然“巴铁”曾经在宣传材料中宣称项目得到了“上海交大汽车研究院”可行性认证,可交大方面却一直不想与这个项目有任何联系,而且还一直想撇清关系,甚至透露这个项目只是学院的教授带着几个学生做的“私活”,而且论证的过程主要还是学生来操作的。
疑点三:
8月2日,巴铁1号高调亮相河北秦皇岛试运行,不过,实验路线的长度却大幅缩短了,仅仅只有300米。而且秦皇岛方面的相关部门也一直表态称对此事“不太清楚”。
据知情人士称,巴铁的 “模型车”就是游乐场的水平,车内没有任何新科技,就是生搭出来的一个模型车,而且甚至连轮子和轨道都没有。当问到过去6年“巴铁”都进行了什么工作,工作人员回答说我们进行了“技术的优化”。可当进一步追问是哪些技术的优化时,对方就答不出来了。
疑点四:
“巴铁”项目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做网络金融P2P的理财公司在运作,而且该公司一直在吸纳投资人的存款,并承诺回以高额利息,但其资金链风险很高。而“巴铁”背后的P2P理财公司“华赢凯来”,已经在出售捆绑了“巴铁”项目的投资理财产品。
华赢凯来问题不断,早在2015年11月,《北京商报》的记者就曝出其许诺给投资者过高的年收益回报,从10%-13%不等,可该公司投资的项目基本上都是一家来自“中国建设企业联合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而这家企业的老总与华赢凯来老总,竟是同一个人!也就是说,一旦该公司发生跑路事件,那么从法律方面来看的话,该公司的理财项目一般都会被界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听说过“e租宝”事件,这个当年被各大主流媒体热捧的融资平台,打着年收益平均14%的惊人数字,成功忽悠了大量普通的中国人给他投资,结果血本无归。而巴铁一号,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个“e租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