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股融易安卓版
股融易手机网页版
最新
头条
业务微信号
公号二维码
专业
服务
点击了解 让创投更简单
您好,我们不兼容IE7以下的浏览器,建议您升级浏览器或更换浏览器
位置:首页 > 资讯 > 热门话题 > 17岁创业少女王凯歆跌落神坛 导师曾劝其回学校读书
17岁创业少女王凯歆跌落神坛 导师曾劝其回学校读书

[ 导读 ] 今年年初,17岁创业少女王凯歆拿到1500万元风投,然而仅仅半年多时间,就跌落神坛。

股融易 王凯歆

创业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年年初,17岁创业少女王凯歆拿到1500万元风投,然而仅仅半年多时间,就跌落神坛。据悉,其导师创业导师林劲峰曾劝她先回学校读书,但未被王凯歆采纳。

今年7月,在经历了被批专横跋扈、搬家裁员、数据造假等一系列负面新闻后,神奇百货从顶峰跌落谷底。随后,王凯歆写了一篇名为《神奇百货成立的一年时间里,我几乎经历了创业所有该遇到的坑》的文章,再次将其推在风口浪尖。

其实,最初资本与媒体围绕王凯歆狂欢时,她身旁曾有一位投资人劝她,让她先回学校拾起自己的学业,但这一建议最后并没有被她采纳。这位神秘投资人就是王凯歆的创业导师林劲峰。

“不要轻言创业”、“不要随便炒股”,在投资界混迹了二十多年,林劲峰却总是不失时机地劝阻身边的行外人。

以下为广州日报采访稿:(略有删减)

王凯歆是林劲峰见过众多创业者中的一员,林劲峰称她为“徒弟”。虽然王凯歆还没离开深圳,两人已无太多交集。“她现在很难受吧?”说到王凯歆,林劲峰如同问候一位故友,关切又不动声色。

带创业者入行

虽然对王凯歆现在的状况并不看好,林劲峰并不否认她的才华。“这人是个奇才,很享受做买卖。她有思路,学习能力强,爱读书爱研究,对商业很敏感,”这是他愿意带王凯歆入行的原因。

入行之后,林劲峰带她入了深圳互联网创业的圈子,介绍她认识了一些人,也跟她讲了很多商业模式。

欣赏归欣赏,但林劲峰并没有投资王凯歆的打算。“她做的其实是‘95后’的垂直电商。现在太多人涉足,强手如云。”在林劲峰看来,“做没有门槛的生意,是不可能成功的。”

林劲峰还判断,虽然王凯歆更懂得“95后”的消费特点,但她根本组织不了这些资源,“组织一个供应链,管理一个公司,组建研发团队,设计产品,没有相当的阅历,不会有好的经营基础。”林劲峰索性直接给她泼冷水,“你这样是做不下去的,钱‘烧完’就完了。”

林劲峰建议她回学校好好读书,等到以后时机成熟、历练丰富了再去创业。

揭行业忽悠之风

如果王凯歆选择了读书这条路,也就没有后面的故事了。创业后,她几乎成了一个消费品,无论是风投、杂志媒体都来消费她一把。

“她被人忽悠了”,林劲峰指的是今年5月,一本时尚类杂志给她做了一篇采访,文中把她描述成一个乖张跋扈、自我膨胀的迷途者。

股融易 林劲峰

林劲峰认真地看完了整篇文章,他用“断章取义”来形容这篇文章,“为了追求故事性的效果,很多地方把内容进行了修改。正是因为她是女性,年龄小,又辍学,这几点都是很好的炒作题材。”

而对于风投来说,“第一年花了几百万元,就算投资不成功,可以权当做了广告,况且最后也达到了他们想要的‘创业者红了,投资人也红了’的效果。”林劲峰说,这一步十拿九稳的棋,风投们早就算准了。

正如林劲峰所料,最后王凯歆在《神奇百货成立的一年时间里,我几乎经历了创业所有该遇到的坑》中也印证了这一必然结局:“战略上,无任何经验的情况下,轻易涉足电商供应链,导致管理混乱;人事上,盲目扩招,导致招聘大量不符合公司价值观和实际需求的人员;业务上,盲目相信专业主义、经验论,导致未从用户真正需求出发;公关上,盲目暴露在聚光灯下,遭遇墙倒众人推。”就这样,王凯歆在一些“专业人士”的指挥下逐渐被架空。

6000元起家创业

在人人都来消费王凯歆的时候,林劲峰悄然退下。二十多年前,同样是一名高中生的林劲峰萌发了创业的梦想。1990年,高考结束,他以当年深圳市高考第八名的成绩考入到深圳大学,直到进入大学的第一天,他才将创业这一想法付诸实践。

为了赚到第一桶金,他把家里给他的6000元学费和生活费全部用来炒股,大一结束时,林劲峰已快成为万元户。大学毕业后,林劲峰看似走了一条常规路,进入深圳的一家证券公司,这也是他父亲的期待。然而没过多久,林劲峰觉得证券公司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富有技术含量:一方面,他没能进入资产管理的核心部门;另一方面,他认为公司在股票交易的判断上并不如自己。

当时。林劲峰个人的财富已经达到百万级,他期望的是一份能贴近自己兴趣的工作,而不是为了糊口。没过多久,林劲峰毅然扔掉了当时在外人眼里的“金饭碗”。

为此,林劲峰与父亲之间曾发生过激烈的争吵。林劲峰的父亲林家宏曾是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把炒股当成职业,这在父亲这辈人看来简直就是不务正业。父子俩冲突升级甚至到了要断绝父子关系。林劲峰从家里搬了出来,之后的几年里,他做过中化香港集团的跟单员,开过服装店,还做过深圳酒水市场的代理商。

赔赔赚赚,就这样“晃荡”了十年。其实林劲峰心里清楚,这些经历都成为他日后的宝贵财富。

从做投资到做实业

2003年,是林劲峰人生的重要转折。这一年的两笔大交易,彻底让他作别往日不断换手交易的老路。其中一笔是他以1200万元的价格拍卖获得贵州茅台100多万股法人股,他一直持有至今,对应市值一度超过8亿元。

多年来,林劲峰似乎越来越“孤僻”,他给自己定下规矩:同行一律不见,包括证券公司基金经理、销售,他只见创业者和公司老板。

“我们这个行业忽悠很多”,说到王凯歆,林劲峰不由叹道,“大部分人投资人仅仅为了赚钱,并没有认识到实业和企业创新才是国家的未来。”

2013年,林劲峰还去安徽的酒厂执掌了一年,虽然他自己也说,管酒厂是出于无奈。不过谁都没料到,他真把“实业论”套到了自己头上。

如今的林劲峰,又动手做起电商平台,主要做快消品。这虽然是他熟悉的领域,但各种麻烦事还是纷至沓来。不过,林劲峰也并没有把这些事情都看作是麻烦,他自有考量:“只要我自己过一遍手,任何互联网的创业企业都忽悠不到我。”

×
转发到圈子
请先完成下方验证 ×
请输入手机号或邮箱号
您输入的密码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