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 互联网公司对于新技术的使用意愿往往比较高,阿里和京东虽然入局VR显得有点早,但是产业的成熟是需要时间的。等到技术成熟才进入,可能已经被竞争对手甩开了。
VR是资本和创业者都非常关注的一个领域,但是,近日工信部发布的《2016年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却指出VR可用性差。这让阿里京东预计9月上线的VR产品如何自处,VR+电商难道还太早?
在《2016年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中,工信部总结了VR的四项不足:第一,硬件技术的局限。目前设备使用不便、效果不佳等问题仍然突出,相关设备的价格也十分高昂。第二,软件可用性差。虚拟现实软件开发花费巨大且效果有限,相关的算法和理论也尚不成熟。第三,应用领域有限。目前虚拟现实技术主要应用于军事和高校科研,在教育、工业领域应用还远远不足。第四,效果不够理想。有关视觉合成方面的研究较多,对听觉、触觉关注较少,真实性、实时性不足,基于嗅觉、味觉的设备还没有实现商品化。
工信部的报告对于当前的VR产业分析还是很到位的,VR产业目前的发展还很不成熟,还处在培育市场阶段,真正的大发展还在后面,所以工信部也认可了中国虚拟现实技术产业的巨大潜力。作为电商企业的代表,阿里和京东都在今年公布了自己的VR发展战略,也是看好虚拟现实的未来。
VR+电商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部分VR产业的弊端。对于硬件技术局限和软件可用性差的问题,阿里和京东也只能慢慢慢慢攻克。好在从已经公布的发展战略来看,两者也没有打算今年推出、明年就全面铺开。VR+电商正好可以扩大VR技术的应用领域,促进该产业的发展。而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是电商企业最不用担心的。从阿里已经公布的“Buy+”来看,在视觉效果上已经达到目前虚拟现实领域的普遍水平。而没有听觉、触觉方面的关注对于用户来说也是很习惯的。在使用PC和移动设备的时候,用户也只能看图片,相比起来VR可以同步展示效果,已经是很大的突破了。
互联网公司对于新技术的使用意愿往往比较高,阿里和京东虽然入局VR显得有点早,但是产业的成熟是需要时间的。等到技术成熟才进入,可能已经被竞争对手甩开了。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互联网公司进入这个领域吧。下一个VR+?会花落哪个领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