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 滴滴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有政策原因,但是也绝对有程维没看透政策的原因,不然Uber怎么会撤退的恰到好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希望国内的创业者可以引以为戒吧。
距离11月1日实施《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没几天了,滴滴的共享经济似乎要走到头了。这迫使专注国内市场的柳青放言将展开国际化扩张。对此,天晴不禁想到,被Uber掌握了20%股份的滴滴还出的去吗?
在刚刚知道滴滴并购优步中国的时候,我们担心过滴滴的垄断,不过内心也窃喜国外巨头被本土公司打败这样喜闻乐见的戏码。可惜时间证明网约车鼻祖终究棋高一着,把追逐者给坑惨了。滴滴的得意之作就成了败笔,Uber反而高瞻远瞩。
在滴滴并购优步中国的交易里,Uber全球是最大的赢家。首先,他结束了对于亏损严重的中国市场的补贴,放弃中国这个无利可图的市场。从现在的政策来看,纯粹依靠社会车源的优步中国受到新政的影响会比滴滴还大,毕竟它没有滴滴那么多的业务缓冲。如果没有卖出优步中国,中国市场对Uber全球来说也已经连鸡肋都不算了。
其次,他把优步中国在高峰期买了一个好价钱。通过卖出优步中国,Uber全球反而获得了滴滴20%的股权,从此以后滴滴每赚5块钱里就有1块钱是给Uber赚的。受到中国政策影响曾经有资格成为Uber唯一对手的滴滴现在已经不足为惧了。而且滴滴曾经领导的反Uber同盟实际上瓦解了,Uber的全球化战略推进的更加顺畅。
最后,除了优步中国的名字,Uber什么也没有给滴滴留下。在人员方面,优步中国的高层管理人半数都离开滴滴,比如柳甄就去了今日头条。其中有6位城市总经理去了Uber全球,负责Uber亚洲区业务与滴滴展开直接竞争。Uber还把除用户数据以外的所有东西全部销毁。据悉,在8月1日当天,优步中国的员工数据和其工作用的所有分析软件就被清除了。现在Uber已经不再做任何技术支持,滴滴必须全部需要重新开发,连APP都要重新上线。
对于滴滴来说,花费巨大代价换来的网约车市场已经缩水严重,优步中国毫无意义了。由于模式不同,优步中国的基层人才也没办法留住。高层人才反而被Uber挖走不少。重要的数据处理、分析等技术,Uber一开始就没打算留给自己。曾经的意气风发都成了黑历史了,除了并购的名义,什么都没有留下。
在滴滴并购优步中国中国的时候,我们认为滴滴与Uber已经划分好势力范围了,滴滴在国内,Uber在国外。但是受到政策影响,滴滴不得不重启国际化战略。10月21日,柳青在旧金山的一次活动上讲话称:“我们是各地本土服务提供商的赞助人,同时也是信奉者。如果哪里还没有本土公司的话,我们就会自己去那里建立业务。我们的业务将会是国际性的。”这对于宁愿并购优步中国安于国内市场的滴滴来说,真的是逼上梁山了。
未来滴滴和Uber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波及范围也会更广。据悉,滴滴的下一个重点市场是东南亚。滴滴的国际事业部已经成立了国际拓展团队,很快将会在东南亚国家上线。Uber也早已把东南亚市场作为了重点。有消息人士称,Uber将2/3的原支持中国市场的团队(工程师),都派去支持东南亚了。相信滴滴与Uber在东南亚的竞争已经可以让双方回想起当年在国内的日子。但是滴滴在国外很难占据优势,反而很容易失败。
第一,滴滴失去本土化优势。对于滴滴来说,本土化是它战胜优步中国的重要武器,但是“走出去”的滴滴已经成为客军了。滴滴与Uber同样异乡作战,全球化经验更丰富的Uber对此反而更有把握。滴滴把东南亚作为下一个重点市场也是看中地缘优势和亚洲文化影响。可是Uber派出的也是深谙亚洲文化的原优步中国管理层,滴滴的优势已经很不明显了。如果后期还要开拓大洋洲市场、欧洲市场之类的西方文化占主流的市场,那滴滴必输无疑。更重要的是滴滴是依靠出租车召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等多种产品线占领市场的,在国外滴滴还可以开辟这么多的服务吗?如果只局限于网约车业务,那么滴滴的优势就又被削减了。
第二,滴滴不会再有能力大打价格战了。滴滴目前的资金很充足,这是每一个面对它的对手所恐惧的。但是如果走上补贴道路,滴滴的这些钱又可以支撑多久呢?滴滴马上要开辟东南亚市场,不烧钱不能活。而国内又面临业务调整,不投入就调整不过来了。只是单纯投入,不管有多少钱都会很快花完。在国内市场萎缩的情况下,滴滴的盈利能力受到质疑。资本寒冬下,如果没有造血能力,滴滴很难支持持久战,也无法令现在强调盈利的投资人继续下注。而且滴滴的投资人大部分还是国内企业和机构,如果滴滴出海了,还会有那么多的投资人青睐吗?如果在引入国外投资人,现在估值下滑的滴滴也很难融到钱了。雪上加霜的是,由于被Uber持有股权,只要滴滴还能打下去,Uber绝对可以奉陪到底,持久战已经不能取胜了。
第三,滴滴还要面对腹背受敌的境地。滴滴曾经担任过反Uber联盟的盟主,给不少国外本土小伙伴投过资。在滴滴没有和这些打车应用抢业务反而送钱的时候,它受到联盟成员的欢迎。但是现在这个联盟已经名存实亡,滴滴曾经积累的“群众基础”都没有了。现在滴滴要开拓国际市场,那么就必然和小伙伴成为竞争对手。现在小伙伴只会给滴滴添乱和拖后腿,而不会和它一起打败Uber。互联网行业只有前一二名有生存的机会,滴滴、Uber和小伙伴,谁想做第三呢?目前在东南亚,滴滴就战略投资过东南亚主要打车应用Grab,但是Grab会因此就把市场让给滴滴吗?绝对不会。如果滴滴想抢Uber的市场,前面已经分析过了,很难抢。最后,你要滴滴去哪里找市场呢?
从目前的反馈来看,各地网约车细则对滴滴都是很不利的。目前号称最宽松的贵阳网约车细则,还是规定了网约车需为贵阳本地牌照,车龄不超过3年,车辆购置价格不低于贵阳市市中心城区巡游出租车价格。滴滴在必须面对国内市场流失的同时,还要去国外开辟市场。如果有后悔药,程维一定愿意买一打。但是滴滴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有政策原因,但是也绝对有程维没看透政策的原因,不然Uber怎么会撤退的恰到好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希望国内的创业者可以引以为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