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股融易安卓版
股融易手机网页版
最新
头条
业务微信号
公号二维码
专业
服务
点击了解 让创投更简单
您好,我们不兼容IE7以下的浏览器,建议您升级浏览器或更换浏览器
位置:首页 > 资讯 > 热门话题 > 共享单车方兴未艾,共享汽车就来了,这会是下一个热点吗?
共享单车方兴未艾,共享汽车就来了,这会是下一个热点吗?

[ 导读 ] 每一个行业都要找更多选手进入赛道后才能热起来,汽车共享的火热也是指日可待。

今年共享自行车以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姿态受到资本的追捧。ofo、摩拜、小鸣单车、优拜单车都纷纷融资进军共享出行领域。但是在“最后一公里”之前的那些出行需求又要靠谁解决呢?今年的出行领域由于政策原因,在网约车领域共享经济已成空,出租车行业的垄断没有被打破,租车行业的发展也是不温不火。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许共享汽车会成为下一个热点?


舶来品的汽车共享,冷清的国内市场

汽车共享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40年代,由瑞士人发明。他们在瑞士这样的山地国家组织了“自驾车合作社”,一个人用完车后,便将车钥匙交给下一个人。汽车共享相比其他出行方式有四个好处:第一,有效降低车主用车费用。购买私家车需要支付很多附加费用——月供、汽油费、更换机油的费用及维修费、停车费和保险费。而汽车共享这可以通过较低的费用使用到汽车。第二,缓解交通堵塞,减少空气污染。虽然现在也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但是大多数的汽车还是传统能源汽车,过多的汽车排放尾气加剧空气污染。享汽车的推广可以见少车主购车的数量,从而减少上路行驶车辆,缓解交通压力和污染。第三,提高车辆使用率。共享汽车是一般强调分时租赁,车辆的流动率和使用率更高效。在单位时间类可以服务更多用户。第四,减少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国内的停车配套设施一般跟不上汽车实际需求量。而建设这些配套必须花费大量资金和土地成本,汽车共享可以减少用户的停车需求,节省成本。

此前汽车共享的发展比较缓慢,随着计算机、电子钥匙和卫星定位系统的发展这个行业也迎来新的机遇。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汽车共享”会员迅猛增加,荷兰、比利时、丹麦、意大利和英国等国也纷纷加入。第一家汽车共享上市公司是2011年4月25日在美国上市的ZIPCAR公司,一些非营利性的汽车共享项目也很活跃。

虽然国外的汽车共享共享业务发展迅速,但是在国内这一业务却显得很冷清。目前在国内商业化运营汽车共享的品牌有易多汽车共享,EVNET两家公司。此外德国豪车制造商戴姆勒旗下的汽车共享项目“car2go”也在2016年登陆重庆。但是总的来说,汽车共享领域的创业者还是很少的。这相对于当初网约车领域的百团大战和当下共享单车领域的多家竞争来说,创业者的压力要小很多。

飞速发展的汽车共享

汽车共享领域目前采用的还是租赁公司拥有汽车所有权,而用户获得使用权的模式,所以冲击的是租车市场。中国的租车市场格局仍处于生长初期,神州租车、一嗨租车等前三大商家的市场份额只有11%,后发者还有很多机会。有统计数据显示,到2017年时,中国汽车租赁市场的规模将增至82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8%,市场前景看好。此外,目前的汽车共享还是重资产模式,不可能采用网约车那样的轻资产模式。高门槛必然会挡住蜂拥的跟风者,给汽车共享企业带来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

在国内,公众对于汽车的需求一直很强烈,而共享经济的前景也毋庸置疑。以刚刚进入国内的car2go为例吧。目前car2go仅在重庆一地开张业务,而重庆在2016年4月成为在亚太地区合作的第一个城市后,短短半年,重庆便已跻身全球十大即行car2go城市之一,目前会员数量已超过11万,而且还在持续增长。而随着重庆试点的成功,car2go可能很快向其他城市拓展。事实上,在目前出行领域比较暗淡的情况下,汽车共享得到的机会将更多。

不过中国是人口大国,大型城市限车、限号的情况越来越严格,养车成本越来越高,城市停车位饱和。政策可能会在出行需求比较大的城市对车辆数量进行限制,这将不利于汽车共享企业开打市场。在北京,即使是新能源汽车的牌照也趋于紧张。对于很多汽车共享企业来说,如何获得车牌也许会成为第一个拦路虎。

大咖随时会入局

就像在共享单车领域由于自行车的供应方太多,所以可能不会形成向滴滴这样的寡头一样。汽车共享领域可能也会形成多头格局,现在入局的企业很肯能会被以后进入这个行业的大咖们碾碎。对于汽车共享,以前的传统汽车厂商是持抵制态度的,但是他们现在的态度都已经软化。car2go就是背靠戴姆勒这样的老牌车企,提供的汽车也是奔驰smart这样的中高档汽车。显然,普通共享汽车创业者很难对抗这样发的大公司。

目前汽车行业最火的只有两件事:造电动车和造无人车,甚至特斯拉把这两件事合二为一变成造无人电动车。不论是谷歌、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公司,还是奔驰、本田等传统汽车厂商都在为此发力。未来汽车的风口很可能是电动+智能+共享。照这个趋势发展,这些大公司最终都会进入汽车共享领域。出于政策和人力成本原因,优步、滴滴等网约车领域的独角兽们也在进行无人车研发。他们积累的海量用户和出行数据都会给小公司带来极大的威胁。而且汽车共享一旦加入无人驾驶技术就可以拓展使用范围,不必局限在租赁领域,从而扩大到整个出行领域。这样庞大的计划如果没有强大母公司做靠山,那企业真的只有靠资本市场的输血,到那时融资的难度也会很大。未来留给这些汽车共享先驱的可能就是倒闭或者被并购的命运。

当然,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我们暂时可以不予考虑这方面的威胁。汽车厂商的进入才是这个领域创业者最先面对的问题。不过每一个行业都要找更多选手进入赛道后才能热起来,汽车共享的火热也是指日可待。

×
转发到圈子
请先完成下方验证 ×
请输入手机号或邮箱号
您输入的密码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