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股融易安卓版
股融易手机网页版
最新
头条
业务微信号
公号二维码
专业
服务
点击了解 让创投更简单
您好,我们不兼容IE7以下的浏览器,建议您升级浏览器或更换浏览器
位置:首页 > 资讯 > 热门话题 > 赢家姚振华:“万科A拉锯战”一战成名 创下A股巨额套利神话
赢家姚振华:“万科A拉锯战”一战成名 创下A股巨额套利神话

[ 导读 ] 这场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资本战争,让曾经籍籍无名的姚振华,一跃走向了中国商业阵容金字塔的顶端。

凭借“万科A拉锯战”,姚振华一战成名。与此同时,在中国两个富豪榜排名中,他的名次也像火箭一样蹿升。这场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资本战争,让曾经籍籍无名的姚振华,一跃走向了中国商业阵容金字塔的顶端。

股融易 姚振华

前海人寿:姚振华的人生分水岭

姚振华,潮汕人,华南理工大学双学位,1992年,姚振华来到深圳,早年靠卖蔬菜起家。20多年间,其掌舵的“宝能系”已然发展成集地产、保险、物流、小额贷款、教育、医疗、农业等众多产业的庞大而神秘的商业帝国。

在最新的胡润“百富榜”排名中,46岁的姚振华已然是最大黑马。胡润的榜单数据显示,姚振华的个人财富一年时间陡然上涨820%,到达1150亿元,约合每周增长超过20亿元,排名从200多名一路涨到第四名,仅次于王健林、马云、马化腾。

而在另一份重量榜单福布斯富豪榜上,姚振华也是一路蹿升,以95亿美元的身家排到榜单的第十位。

财富的增长,并非因为宝能的地产生意做得有多大,而是其介入保险业务所带来的质变。

2011年9月15日,前海人寿获得了保监会的批复,并在次年2月获批开业,开始时,前海人寿还只是一家地区性保险公司。当时保监会对其要求是,先在广东省内进行业务,两年后根据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业务发展状况和人才的储备情况,再决定是否可以将业务扩展至其他省份。

在随后的两年里,前海人寿以超预期的速度发展壮大。仅2013年一年就在广东省内铺设了6家分支机构,全年保费143亿元,一举成为全国第十三大寿险企业;2014年,前海人寿得以顺利走出广东,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了9家分公司。

能够以如此之快的速度攻城拔寨,前海人寿给保户相对激进的收益率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前海人寿接近40款在售的“万能险”中,最高年利为7.45%,大多数超过6%,年化收益率低于5%的只有一款。

保费方面,则主要依仗银行渠道,这部分收入超过了90%的比例。

顺利的开局,让姚振华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巨大机会。2014年的一次活动中,姚振华强势表态,要在未来三年将保费规模扩张至500亿元。

高回报,与银行渠道的高度绑定,这两大核心因素支撑着前海人寿的早期发展,让其成为中国发展速度最为迅猛的保险公司之一,但同时也注定了前海人寿必须去追逐更高风险所带来的更高收益。

保险公司一方面要通过保险产品的设计和销售,取得保费收入;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各类投资,将保费转化成各类资产以取得投资收益。经过两三年快速发展的宝能,也必须开始思考在资产端,如何去支撑这些相对老牌、国有保险公司更高的保费利率。

债券是传统保险公司最重要的投资方向之一,但以各类债券为主的固定收益类资产,很难成为前海人寿最重要的投资方向,毕竟其许诺的利率相对更高;而经过多年的上涨之后,全国范围内房地产在房地产供应量激增,不动产市场潜在的投资回报率也变得不再理想。

相比之下,股权市场经过多年熊市之后,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价值洼地之一,且相比债权资产,具备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更加适合宝能相对较高的资金来源成本。

由此,姚振华的A股棋局正式开场。

万科一战:宝能系获利已是板上钉钉

从2014年开始,前海人寿已经开始逐渐将一些资本用于资本市场投资,其最先瞄准的,是市场中一些股权结构比较分散,但企业盈利能力较强、治理结构稳定的上市公司

除万科A之外,南玻A、韶能股份、中炬高新、明星电力、合肥百货以及南宁百货都先后成为了前海人寿的猎物。其中最早见诸报端的并非万科,而是另一家广东企业中炬高新(600872.SH)。

这是一家来自中山市的调味料企业,主营业务是酱油等调味产品,业绩优良。2015年4月27日,中炬高新发布了权益变动公告,截止4月23日前海人寿共计持有公司4000.25万公司股份,占总股本的5.02%。

在那之后,前海人寿再度接连3次举牌,终于以超过20%的持股比例,成为中炬高新的第一大股东。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竟然只是前海人寿令人瞠目结舌表演的开始。小试牛刀之后,2015年7月、8月,前海人寿携手大股东钜盛华前后三次举牌,拿下了万科15.04%的股份,一举超过了20年来始终居于大股东位置的华润。

2015年12月,万科发布公告,钜盛华与前海人寿已经累计持有公司20.008%的股权,这样短时间、大手笔的股份收购,最终吸引了监管层的注意。

根据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的联合排查结果,截止停牌之前,宝能系共使用了自由资金62亿元,撬动杠杆资金262亿元,杠杆倍数4.19,总耗资430亿元,购入万科总股份的24.27%。

虽然宝能系确实使用了杠杆,但不论是万科还是监管层,都始终没有找到违规操作的痕迹。

压力之下,万科开始停牌并寻求收购以扩充股本、引进新的大股东,但没有立刻成功。复牌后万科A股价大跌,反而给了姚振华以继续增持的机会。最终,宝能系累计持有万科股份达到了25%。

按7月6日万科A的收盘价计算,宝能系持有的万科A市值约546.4亿元,浮盈超过146亿元。

而随后恒大的介入,让这场已经足够复杂的股权争斗再出变数,并将万科A股价再度拉高,结结实实的给姚振华“抬了轿子”,万科股价创了历史新高,宝能系的浮盈再度蹿升至300亿左右。

参与到这场拉锯战中的几大投资机构,已经将万科股权筹码瓜分殆尽,如今万科成交量最低时只有10多亿元,相比3000亿左右的市值来说,这是个很小的数字。

就连王石本人都在感慨,万科A已经成为了一个“庄股”。这意味着在投资机构、产业大佬高度控盘的情况下,万科股价很难再出现大幅度的下跌,宝能系的巨额盈利或全身而退,已基本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实。

公众公司:资本与实业并非泾渭分明

万科之战是2016年中国财经最大事件之一,有很多人都在总结和分析,为何姚振华能够在这次万科事件中,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甚至成就了A股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笔交易。

当然,追根溯源的话,没有万科创始人王石超前、无私,对中国商业社会有极大贡献的股权架构设计,就不会有今天以姚振华为首的“野蛮人”群起而攻之的现状。但之所以万科会遭遇到这种无奈,确实与国内复杂的所有制现状、并不健全的金融体系、不成熟的公众公司思维有很大的关系。

在现代化的公众公司体系中,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是一个最基础的前提,有很多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董事会中,外部董事人数甚至多于内部董事。因此大股东虽然有名义上的控股权,管理层虽然有非常高的决策权,但也并非可以肆无忌惮。

在欧美市场,上市公司股权分散、大股东更迭频繁,本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包括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富国银行等一系列历史悠久的公众公司,都被希尔伯特·哈撒韦这个超级私募+保险公司混合体摘得了大股东的位置,大家也都相安无事,没有人担心巴菲特会如何“掏空”这几家企业的现金,当然巴菲特也并没有扬言要“血洗董事会”,替换所有董事会成员。

因此,以王石为代表的管理层、以姚振华为代表的资本方,都在这个王石亲身设计的无私、超前的股权结构面前,显示出了在特定时期,中国企业家的些许局限性:一个说出了连自己都后悔的“不欢迎民营企业”这样的话;另一个则竟然公开要求罢免中国最优秀的地产董事会集体。

商业发展历程的局限性,并非几个人、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在中国,所谓“公众公司”大多只是“上市公司”的另一个叫法,一股独大是常态。虽然已经有了万科、东阿阿胶、伊利等优秀的股权分散企业,但全社会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公众公司的思维。

优质公众公司的价值,终究逃不过眼光敏锐商人的眼睛,因此如今资本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第一波对优质公众企业的追逐。姚振华在一个恰当的时候,成为了追逐者中的佼佼者,在一个中国企业治理结构的变轨时期,吃到了第一口螃蟹、赚到了第一桶金。

而这,也仅仅是一个开始。

姚振华改变了什么?

曾经的中国资本,对于公众公司的控制权或者毫不在意,或者无可奈何,但姚振华携前海人寿的强势表演之后,一切都将不同了。

资本不仅会深入到实业当中,还会力图发挥资本最大的价值潜力。所以很多人担心姚振华将“掏空”万科,笔者认为从利益的角度出发,这是不可能的。

对于类似雅虎这样危在旦夕的资产,资本就越有短期获利的需求,进而拆分其优质资产、榨取最后的价值;但类似于万科这种优质、处于长期健康增长中的企业,资本是断然不会用各种手段去摧毁它。

曾经的“万宝之争”,是资本介入实业的滥觞,资本最终在实业面前败退,也成为了王石更加坚定自己信念的一个事实基础。

但时过境迁,资本与实业曾经深度隔阂的现状必然会发生改变,实现越来越深度的融合。即便是这次没有姚振华,未来也会有刘振华、李振华横空出世,无孔不入地深入到包括公众公司在内的、每一桩优秀的资产中去。

×
转发到圈子
请先完成下方验证 ×
请输入手机号或邮箱号
您输入的密码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