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 网约车的便利性是毋庸置疑的,监管要抓牢也是应该的。据悉,《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最快会于本月中旬出台。网约车市场的格局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变动,网约车市场的发展都可能改变。
2号,一位24岁的深圳女教师在晚上通过滴滴顺风车叫了一辆车。遗憾的是她最终也没有达到目的地,反而被司机抢劫杀害。虽然犯罪嫌疑人第二天就被抓捕归案了,但是一条逝去的生命却无法挽回。
这件事也将滴滴和网约车推上了风口。滴滴作为网约车市场的第一大平台,这一年来已经发生四起安全事件。尽管滴滴也在事后做出了解释和整改的承诺,但是短期内改变的机会不大。因为滴滴的主要车源是社会车辆,对于车辆和驾驶员的监管很难落实。即使在注册时严格监管,网约车运行的时候也不能时刻保证驾驶员没有恶意。而且如果把监管卡得太紧,滴滴大概也要担心车源跑到优步上去了吧。如果每次都要通过生命的代价来促进网约车安全建设,那代价未免也太大了。
网约车的便利性是毋庸置疑的,监管要抓牢也是应该的。据悉,《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最快会于本月中旬出台。我们不知道在《管理办法》出台的前夕,发生了安全事件会对监管条例的制定产生什么影响。本来《管理办法》对对网约车平台、车辆、驾驶员都提出了要求。其中规定网约车车辆使用性质登记为出租客运,需要取得预约出租汽车的《道路运输证》;驾驶员要取得《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这些规定被认为将会赶走绝大多数的社会车源,曾经引起规定是否过严的争论。在安全问题面前,这些争论应该会平息吧。
如果《管理办法》的规定全面收紧,网约车市场的格局会产生很大的变动,网约车市场的发展都可能改变。滴滴和优步也许就不用再考虑多少监管问题了,因为他们监管的对象都不见了。在没有众多车源的情况下,奔着赚钱而来的网约车价格必然上涨。网约车市场可能变成一个高端市场,但是低价是网约车打败出租车的不二法门。在O2O烧钱大战平息的时候,补贴能不能重出江湖还不知道。如果重新打价格战,那么网约车平台前面烧的钱就都打水漂了。如果提高价格,那么像滴滴打车这样的平台,以后可能就要改名叫滴滴打出租车了。
如何在规范和促进网约车上找到平衡是《管理办法》要思考的。而如何加强安全性,应对《管理办法》则是滴滴等平台要考虑的。现在《管理办法》还没有出台,一切也只是猜测。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网约车市场究竟会走向何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