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 在互联网金融行业轰轰烈烈大发展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忘记一个叫《支付业务许可证》的证明。首批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机构,牌照期限到期,续展申请结果还没有出来。
在互联网金融行业轰轰烈烈大发展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忘记一个叫《支付业务许可证》的证明。首批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机构,牌照期限到期,续展申请结果还没有出来。
2010年6月,根据央行公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需要按规定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支付机构。自2011年至今,央行共发放了8批270张支付牌照。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收紧,从去年3月之后,支付牌照的申请就进入了实质性暂停。随着首批支付牌照到期,后续还有很多牌照面临续展。比如,小米收购捷付睿通支付公司的支付牌照将于8月份到期。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支付业务许可证》自颁发之日起,有效期5年。支付机构拟于《支付业务许可证》期满后继续从事支付业务的,应当在期满前6个月内向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提出续展申请。中国人民银行准予续展的,每次续展的有效期为5年。按照规定,首批27家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机构已经提出续展申请。虽然牌照到期,但是中国人民银行还没有对续展情况作出通报。他们续展情况将一定程度的反应国家对支付牌照的发放态度。业内对牌照续展结果不乐观,首批支付牌照申请机构一般都是资质和运营比较强的企业,如果它们的续展也被拒绝。第二批、第三批的申请机构就更难通过续展了。
随着监管加重和竞争激烈,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利润已非常低。但是因为流量需求和大数据,支付牌照价值只会攀升。在停止审批牌照的情况下,有志于涉足支付业务的企业只能通过购买来得到支付牌照。如果牌照续展被拒绝,损失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