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 提到“麦星投资”这四个字,大家都一头雾水,但提到大疆无人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实,麦星投资就是大疆背后的第一个机构投资人。虽然已经成立12年,但是麦星投资一如既往的低调,这使得它的身上充满了神秘感。
提到“麦星投资”这四个字,大家都一头雾水,但提到大疆无人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实,麦星投资就是大疆背后的第一个机构投资。虽然已经成立12年,但是麦星投资一如既往的低调,这使得它的身上充满了神秘感。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一些很朴素的道理,讲起来都是平淡乏味的。”正如麦星投资创始合伙人崔文立所说的这样,麦星自身的气质秉性本身就是低调内敛的,即使在当前浮躁的商业环境下,它也依然坚守自己的价值取向。
发现大疆
麦星投资于2004年成立,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消费、科技、服务与健康上。2011年,在一个展会上,麦星投资遇到了大疆创新,崔文立表示,“我们当时觉得大疆创新的产品非常惊艳。”
经过认真调研之后,麦星团队一致认为大疆创新是一个好项目,他们不但产品惊艳,而且团队对技术的要求也是精益求精,是在中国少有的‘极客’”。麦星投资非常看重创业团队的精神和梦想,大疆身上都有。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麦星多年来对消费趋势的研究,他们认为无人机更应该成为一个消费级的产品。
崔文立表示,现在行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大疆创新可以归于制造业,也可以归于智能硬件领域,或TMT范畴,但他们更愿意用消费趋势的视角去理解它。虽然当时无人机还是工业级和专业级的产品,并没有应用在消费级上,但麦星投资还是看到了其在大众消费市场的潜力,“这也是当时为什么愿意给大疆相对高估值的原因之一。”
如今,大疆早已随着无人机的崛起而声名鹊起,成长为百亿美元独角兽,而麦星投资依然保持着低调的个性,默默耕耘投资。崔文立及其投资团队很少主动谈到大疆,因为对麦星而言,大疆只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成功的案例,仅此而已。“对我们来说,大疆和其他的一些案子投资分析判断的框架没有特别大的不同。我们有我们的风格、对投资的理解,以及实际的坚持。”崔文立说。
项目贵精不贵多
当前,许多投资机构讲求“拼速度”,但是麦星投资却跟他们截然不同。从接触一个项目到投资一个项目,麦星投资的周期平均要两年。麦星投资有近20人的团队,平均下来一年仅做三四个项目。相对于当前火爆的投资市场而言,如此长的观察期和如此谨慎的投资态度确实并不多见。“我们看得多,然后再精挑细选,项目贵精不贵多。”崔文立表示。
“从众是人性的特点,也是市场的现状,但要真正做好投资或者创业,更需要前瞻性的思维,不被市场所左右,有自己的分析框架和独立判断。”在崔文立看来,资本市场上,每到一两年就会有一个新的投资热点,很多创业者和投资者被这个特点吸引,但最终可能也就一两家企业能够满足这种细分市场的需求。如果在此时头脑发热投资这个热点领域,成功的概率一般都很低。
如何保证所投项目就是精品,崔文立有自己的看法。“从商业上来讲,就是考验你能看多远。如果只看近期,肯定基金规模做得越大越好。但是即使盘子做得大,项目投很多,总体回报也未必理想;反之,如果项目投的少且精,而回报倍数高,一样是长远发展。我们有底气看十年、二十年以后的事情,这样我们就可以做到不受短期市场起伏的影响。”
崔文立认为,优秀的投资人一定要有前瞻性与判断力,而这来源于专业性和良好的心态。必须在行业里深入研究,长期观察。“我认为,麦星能发现大疆不是一个偶然,而是基于我们多年的专业积累和对商业逻辑深入思考。”
什么是前瞻性的判断,崔文立觉得就是在很冷静平和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火急火燎地想挣快钱,或者生怕漏掉下一个独角兽,这些人性中的贪婪和恐惧,都是投资判断的大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