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 变,还是不变?达晨一路走来,不断求索。以不变应万变,果敢,坚韧。达晨为此而坚守。变则通,通则达,成长、超越。达晨为此而嬗变。
在刚刚过去的上半年,从年初IPO的大提速,到5月底的急转直下,紧盯着IPO的投资人犹如坐了一回“过山车”一般,总算是有惊无险!股融易从清科官网获悉的数据显示,2017年前六个月,VC/PE支持的中企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数量达到147家,同比上涨206.3%,远超2016年IPO退出项目数量,IPO退出战创历史最高纪录。
这其中,达晨创投无疑是最大的赢家,上半年一举斩获了13家IPO企业,而深圳本土领头羊深创投和投资界之“狼”九鼎投资均只收获了9家IPO企业,紧随其后。此外,涌铧投资8家IPO、同创伟业8家IPO、复星系资本7家IPO、毅达资本5家IPO、毅达资本5家IPO,都有一定的收获。不过,VC“霸主”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却仅仅收货了两家IPO,有些出人意料。
因为有些好奇,股融易记者收集一些数据发现,从成立到现在来看,达晨创投的退出率也是远高于红杉中国的!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于2005年9月在中国成立,截至2016年11月,红杉中国投资了494个项目。其中包括:京东商城、聚美优品、饿了么、诺亚财富、大众点评网、美团网等诸多国内知名企业。
在红杉中国所投资的项目中,有48个是通过IPO退出的,有24个通过并购,7个通过股权转让退出,3个通过管理层回购退出。11年红杉资本总共退出项目82个,投资项目退出率为16.6%。
再来看达晨创投。成立于2000年4月的达晨创投是国内最早的市场化运作的本土创投机构之一。截至目前,达晨创投基金管理规模达200亿元,已投企业超过400家,上市公司数量达到66家。
根据公司官网的披露,成立至今,达晨累计投资了385个项目。截止到2017年4月,达晨创投总共退出项目102,56个IPO(1家借壳上市),并购退出的项目累计14个,32个项目通过转让或管理层回购退出,退出率达26.49%。
肖冰(左)与邵红霞(右)
当年,与同时期成立的创投机构一样,都是奔着创业板而去,创业板却迟迟不来。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没有多少机构坚持到了最后,达晨创投也曾面临被大股东电广传媒裁撤的命运。直到2006年6月,达晨创投6年前投资的同洲电子在中小板上市。这是本土风投公司在国内资本市场退出的第一个成功案例,也是达晨创投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2012年,创投机构又一次站在了变革的路口。内有机制转型的压力;外有IPO政策红利逐渐消失,一二级市场差价缩小,金融业管制逐步放开,混业经营竞争对手日益强大的压力。不少本土机构开始探索转型之路,达晨创投选择了东游美国向国际同行“取经”。
红杉、高盛、AH……一家家顶尖机构走下来,让达晨创投上下大呼过瘾,总裁肖冰略带调侃地总结称,“美国创投行业的考察之旅,行走到红杉资本是为高潮!”此后,每年组织核心人员到“科技最为发达的地方学习考察”成了达晨一项不成文的惯例。
2014年的美国之旅,达晨多位高管再度将这样的肯定送给了红杉,“最大亮点还是红杉”。红杉有何优点能引得国内知名创投达晨多位高管的一致推崇?达晨的高管们给出的答案是自律。
达晨高管邵红霞这样描述与红杉资本掌舵者交流后的感受,“ ‘人越少越好’、‘基金规模越小越好’此类观点被Douglas反复提及,可能他对目前中国创投业的蓬勃发展有一定了解,似乎希望通过强调上述观点让热衷追求快速发展的中国同行引起重视。”
邵红霞认为,这或许是红杉受到全球LP热捧的根本原因,“以红杉的业绩表现要融资太容易,可以把旗下基金的规模做到无限大”。但是,红杉依然保持足够的冷静和理性,严格控制旗下基金规模和投资质量。
“外界看到的达晨,永远是过去和表象。真实的达晨,因时而变,自我革命;静水潜流,不断变革。”肖冰如是说。对于达晨的变与不变,达晨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刘昼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解读:
“不变”的达晨
第一,简单。一切从简。例如,人事方面,同事关系,越简单越好。不讲条件,挽起袖子干活,有没有本事,能力强不强,一切都用业绩说话。
第二,务实。所谓务实,即一切都是干出来的,讲得再多,没有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执行力上,都是渺茫的。
第三,坚持。方向正确就坚持,前提是方向要对。只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所得到的将超出你的想象。
第四,学习能力。在创投行业,要有超强的学习能力,每位企业家都是一本书。
第五,方向要对,节奏一定要踏准。任何事物都有规律的,有高潮,有低潮。关键是如何把握节奏。
首先,机制的突破,这是最大的变化。目前达晨的机制已经到了临界点,非得突破不可。不突破,人就留不住了。
其次,未来创投组织结构要发生裂变,趋势是内部创业平台。只要你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不用担心募资,不用面对工商、税务等杂事。这是一种分成模式,可能比个人自己出去创业的空间还要大。
第三,PE的打法也发生了变化。原来只是简单地投进去,上市退出,现在,投资进去,仅仅是第一步。这几年,企业对增值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联动也是越来越强烈,既有二级市场也有并购。实际上,这个价值链已经开始延伸了。
第四,LP结构的变化。2014年达晨募集的一期20亿元基金,LP的门槛从1千万元变为3千万元。LP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机构越来越多,该期基金也使得达晨第一次实现机构LP占比超过个人LP。未来,LP的结构仍会发生一些大的变化,优秀的PE,像美国那样,有权去选择LP。创投行业的募资趋势是机构化,今后,也会慢慢优化我们的LP结构,继续拓展我们与核心LP的战略合作。
“从投资的角度来讲,达晨创投还是要做长线的价值投资者,不要做一个投机者。”肖冰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同时也是达晨始终保持领先的制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