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相信AI在颠覆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会在地震预测上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和创新。我们都非常期盼着这一天能早日到来!
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根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截至2017年8月10日22时,地震已致20人死亡。从2008年汶川大地震,到2013年雅安地震,再到如今的九寨沟地震。人们在感叹四川命运多舛的同时,冥冥中也在祈祷着“天佑中华”。千百年来,面对这样的天灾,人类总是那么软弱无助。
尽管科技进步至今,我们还是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但是,人类处理各种天灾人祸的能力越来越强,人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安全感。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相信AI在颠覆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会在地震预测上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和创新。我们都非常期盼着这一天能早日到来!
实际上,这一次九寨沟地震,已经有一些更具科技性的产品和技术运用到了整个救灾工作中。股融易记者盘点了一下,发现还真不少。
无人机
九寨沟地震发生后,国内知名的无人机公司大疆第一时间响应,派出第一支小分队,于8月9日凌晨抵达九寨沟灾区参与救援工作。使用无人机勘探灾情,在保障救援人员自身安全的同时,还能通过对现场情况的航测、追踪,为灾情救援提供安全可靠依据,加快搜救速度。
图片说明:8月9日,九寨沟森林中队官兵利用无人机侦查301省道神仙池岔路口段道路垮塌情况,这里是道路垮塌最严重的地段,上下的车辆都被此段堵截。
地图APP
百度和谷歌通过百度地图、谷歌地图发布实时路况信息和交通管制信息,可以随时提醒、或从新规划过往车辆绕道而行,并且还可以实时抓取救灾现场的信息,发现有任何阻挡或影响救灾大陆的车辆就是实时的提醒。
据媒体报道,百度地图已经与四川交警建立了官方沟通渠道,协助疏导交通,为震区的救援和恢复工作出力。8月9日上午9点,百度地图在APP端内开启直播,向全国用户通报震区救援信息。
遥感卫星
此次九寨沟地震发生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在获取相关灾情信息后,立即启动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第一时间紧急调度高分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卫星,以及资源一号02C、资源三号02星等多颗陆地观测卫星对灾区进行成像工作,并制定了9-12日期间连续多日的成像计划。
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能够对震后受灾地情况进行观测,帮助有关方面及时掌握灾情。高分系列卫星实现了在小卫星上中高分辨率和宽幅成像能力的结合,可满足多种空间分辨率、多种光谱分辨率、多源遥感数据需求。
图片说明:高分卫星四川九寨沟地震震前监测影像
地震预警App
很多人注意到,几乎在九寨沟地震发生的同时,地震预警(ICL)APP在不到20秒的时间内连续发布了5条推送,提前71秒为成都市的用户提供预警信息;汶川居民也通过电视上出现的地震,及时获得地震预警信息。而这套预警系统的研发团队,正是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
据称这款产品可以根据震中远近,提前几秒到十几秒不等向用户发出预警信号,也就是说可以提前十几秒对地震做出预防或提醒。
股融易了解到,这次九寨沟地震的头条是一篇标题为《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 0 级地震》的速报,全文 585 个字,是机器人用25秒时间自动完成的。不过,人工智能所能做的可远不止于此。相信当更多的AI应用于灾难的救援过程时,其所带来的效果和优势会体现的更加让人震撼!
此外,日本京都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宣布,利用一种新方法有望提前1小时至20分钟预测7级以上大地震。该研究小组调查分析发现,大地震发生前震源上空的电离圈电子数有异常增加的情况,据此断定大地震发生,如果该论断属实,那么传感器不需要深入地下也可实现预测。
还有,MIT人工智能实验室曾经发明一套算法,通过600个小时的视频对该算法进行训练后,它已经能够对接下来5秒出现的目标进行预测。如果加强算法强度,将地球至今的运动轨迹输入系统,提高其成功率以及延长预测的时间,那正确预测碰撞的时间点也将指日可待了?
总而言之,科技在灾害的救援和预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而且,今后作用还将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