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 6月8日13:30分,“2016(第十八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A3专场论坛“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如期在深圳五洲宾馆五洲厅A座成功举行。五位受邀嘉宾就资本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论坛气氛热烈,高潮迭起。
6月8日13:30分,“2016(第十八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A3专场论坛“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如期在深圳五洲宾馆五洲厅A座成功举行。五位受邀嘉宾就资本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论坛气氛热烈,高潮迭起。
本场论坛的专场主席为中国教育电视台主持人严楷晨,受邀出席的嘉宾为:基石资本副董事长、管理合伙人林凌,创新工场运营合伙人、CMO王超,永安信控股董事局主席乔志杰,博华(北京)影业有限公司CEO包涵。其中林凌、王超、乔志杰都从自身的投资出发,讲述了对文化产业投资的心得。包涵以影视从业者的角度讲述影视产业的发展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困境。在场嘉宾一致认同文化产业与金融的结合是必然的。
乔志杰分析了文化产业投资的现状:很热,但是很怕冷;很火,但是很乱。但是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必然会很光辉。投资文化产业不同于投资传统产业,需要特别的投资技巧。乔志杰无私的分享了永安信在文化产业投资上的技巧:在投资文化产业项目的时候,先选择公司,再选择项目;先确定发行,再确定投资。把投资与制作人利益捆绑,投资占比要超过50%。严格监督项目拍摄时的资金使用,但是不要干涉导演的正常工作。
包涵以从业主身份,对文化产业与金融的结合产生疑问。乔志杰以投资人的角度,认为文化产业公司在做40%的文化事业之外,还有60%是在做投资。每一个文化项目都是一次投资。文化产业必须要向金融化建设,文化产品也要向金融化过度。
林凌提出影视产业经过连续十年的高速增长,对内容的需求变强,这带来IP的大热。当下出现的网聚、网大等新载体新形势,必须与内容紧密结合。AR、VR等新技术的变化也可能带来文化产业内容与模式的变化。王超认为文化产业的投资有不确定性,但是必然会出现有个可行的投资模式。
嘉宾们一致认为投资文化产业符合第十八届风险投资论坛“推进双创健康发展 助力供给侧改革”的主题,对文化产业和投资业的发展都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