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 到现在为止,经纬失败的案例很少,8年时间,投了300多家公司,到现在,真正失败关门的公司不到20家,可能还有10家“行将就木”,加起来也就30家,也就是说经纬的失败率为10%左右,而一般做早期投资,投了300家里面有100家关门都很正常。邵亦波说,“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也说明经纬不够冒风险,死掉的公司还可以更多一点。”
作为易趣创始人,邵亦波将自己一手创立的企业以2.25亿美元的价格卖给eBay,随后转型成为一名投资人。邵亦波是一个随性的人,大部分时间他都带着家人在外游历,但他仍然会参与经纬几乎每个项目的决策,每年也会亲自投一两家公司。
对于经纬如今的江湖地位,邵亦波不谦虚地形容道,“就像张颖说的,经纬投后团队比别家强三倍”,而在企业服务软件上也是“业内公认投的最好的”。除此之外,邵亦波也在反思这家由他亲手塑造的顶级投资机构,如何能够做的更好。
到现在为止,经纬失败的案例很少,8年历史,投了300多家公司,到现在,真正失败关门的公司不到20家,可能还有10家“行将就木”,加起来也就30家,也就是说经纬的失败率为10%左右,而一般做早期投资,投了300家里面有100家关门都很正常。所以总的来说经纬的失败率很低,邵亦波说,“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也说明经纬不够冒风险,死掉的公司还可以更多一点。”
邵亦波认为,错过京东就是因为不够冒风险所致。所以,后来投资快的打车的时候,经纬就没犯同样的错误。“当时快的风险也不小,我们投资快的时候,快的是被远远甩开的第二名,业务规模大概是滴滴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很多人不敢投,但是我们很喜欢快的团队,很喜欢他们的为人和做事风格,虽然说风险很大,但是我们觉得不危险。”
近两年,BAT在企业服务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邵亦波表示自己不太担心。他认为做企业服务和做消费者服务是很不一样的,尤其是面向大中型企业的需求,这个BAT很难去做好,需要太多的专业的技能、对这个行业或是这个功能、方式的了解。他们能做的是小企业一些通用的东西,像钉钉,真正的大企业用的东西是不大可能满足的,因为这需要对整个行业深入的了解,需要很多积累。
经纬中国投资了很多平台,谈到投资逻辑和思路,邵亦波表示,交易平台如果定义得比较广的话囊括了很多的东西,比如我们投资的猎聘,绝对就是交易平台,有人要找工作,有人有工作要找人,双方要搭配,或者我们投的滴滴快的,也是有需方和供方,或者是e袋洗,以及很多O2O的项目,包括饿了么。广义地来看,会有一些共性来帮助我们做投资决定。譬如说如果一个行业的SKU比较少,它也能做交易平台,但是交易平台的价值比较少,如果一个行业的买家或者是卖家比较集中,也会造成这个交易平台的生命力比较少。譬如说找律师这个东西的交易平台属性就不强,虽然看起来像交易平台。但是我找了律师以后,我就经常用这个律师,每次都找同一个的话,平台的价值就小了。
现在电商领域是阿里、京东两家巨头,格局似乎已定,邵亦波表示,现在模仿京东模式的纯电商,再想做成可能性很小,但现在出现了一些“内容驱动型”电子商务公司比较有前景,一些垂直电商要吸引用户的成本太高了,但是由内容驱动,有成功的可能,也还有待观察。
尽管邵亦波对人工智能有着溢于言表的兴趣和喜爱,但他仍然对一些“黑科技”保持着警惕,这体现在他对硅谷持有的一些不同意见上。在他看来,硅谷的人对科技的信仰有点像狂热的宗教,认为科技和发展可以解决现在人类碰到的所有问题。而邵亦波的感觉是,科技发达了这么多,其实人类的快乐或是幸福感并没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