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AI投资:95%无回报,少数赢家正改写规则
一份最新的 MIT研究报告《GenAI Divide:2025年企业AI现状》 显示,美国企业过去几年已在内部生成式AI项目上投入高达 350-400亿美元,但 95%的企业并未获得回报,只有 5%的企业真正从中受益。这份报告揭示了生成式AI投资的冰冷现实:大多数试点项目因“脆弱的工作流程、缺乏情境学习以及与日常运营脱节”而失败。
研究指出,像 ChatGPT 这样的通用工具在企业环境中“停滞不前”,对利润损益“几乎没有可衡量的影响”。这些工具未能融入现有运营模式,最终成为昂贵的摆设。
钱花错了地方:销售和营销成“黑洞”
报告进一步指出,AI投资方向存在明显偏差。AI最适合的场景是 高投资回报率的后台任务,例如行政、重复性职能,这些岗位往往原本就外包化。但超过一半的AI资金却被投入到 销售和营销 领域,这些环节仍需大量人类参与,回报率有限。
在这场AI热潮中,许多企业的决策者被市场情绪裹挟,忽略了实际应用场景的精准选择。
5%的赢家:聚焦一个痛点,执行到位
相比95%的失败者,那5%的成功企业显得格外突出。MIT研究负责人 Aditya Challapally 指出,这些公司的成功秘诀在于:选择一个痛点,执行到位,并与智能工具伙伴协同作战。
遵循这一模式的初创公司,甚至实现了 从零到2000万美元年收入的跨越。研究证明,AI投资的潜在回报巨大,但前提是方法正确。
外购优于自研:工具供应商胜出
报告还显示,从 OpenAI、Perplexity 等第三方购买AI工具的企业,比自主研发AI工具更具优势。数据显示,外购AI工具的成功率为三分之二,而内部自研工具的成功率仅为三分之一。这一差异凸显了AI应用的另一面:最优解并非自造,而是选择合适的技术。
案例一:快手AI提效显著
在大多数企业为AI投资回报苦恼之际,快手 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快手CFO金秉在2025年二季度业绩电话会上表示,AI已在公司内部显著提质增效。
其中,可灵AI 成为增长引擎:全年收入预计比年初目标翻倍。基于业务发展需求,快手年中追加了在推理算力方面的投入,使可灵AI相关的2025年资本支出较年初预算翻倍。
尽管增加了投入,公司依然保持了良好的成本控制。金秉指出:“预计集团AI整体投入对全年利润率的影响依然在1-2%左右。”同时,可灵AI在推理算力环节已实现毛利率转正,并保持相对稳定,为未来投资回报提供了可预测性。
案例二:科大讯飞硬件出海大获成功
科大讯飞 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同样抢眼。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首次突破百亿,达到 109.11亿元,同比增长17.01%。其中,海外AI硬件收入同比增长超过 3倍。
讯飞的 AI 办公本、翻译机、录音笔、词典笔等产品在中、日、韩、美等市场快速增长。在日本,AI办公本上市两个月即登上 Makuake 平台平板类销售额 Top1;在韩国 Wadiz 平台,更拿下了 2025年全品类TOP1。
这一成功得益于 深度AI赋能的产品优势。办公本整合了语音转文字、智能搜索、会议纪要等功能,翻译机则凭借精准的多语言支持满足跨国交流需求。加之公司实施了 本地化定制与渠道合作策略,极大提升了海外竞争力。
AI与就业:失业潮尚未到来
关于AI对就业的冲击,MIT报告提供了些许安慰。研究显示,目前尚未出现与AI相关的大规模裁员,但企业在客户支持和行政岗位上表现出“不再快速补充离职员工”的趋势。
报告认为,真正的失业浪潮要等到“AI系统实现情境适应与自主运作”后才会发生。不过,Anthropic CEO Dario Amodei 则持更悲观预期,认为 AI可能在五年内消灭近一半初级白领岗位。
分水岭:精准与盲目
MIT的结论明确:决定AI投资成败的,不是资金规模,而是 是否精准聚焦痛点、执行到位、并与智能工具伙伴协作。
快手的内部效率提升,科大讯飞的海外突破,正是那5%的成功者的写照。它们证明,生成式AI并非没有回报,而是需要更冷静、更精准的打法。
股融易资讯:科技、资本与经济动态
---
中国月度用电量首破万亿大关!万亿用电量见证中国经济活力
全社会用电量7月历史性突破万亿千瓦时大关,这在全球也属首次!国家能源局今天对外发布了7月全社会用电量,达1.0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比十年前翻了一番,相当于东盟国家全年的用电量。多轮高温天气与工业生产稳中向好,共同带动用电量较快增长。在持续高温高湿天气拉动下,7月份全国多地负荷创新高,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达20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0%。河南、陕西、山东等省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超过30%。从7月数据来看,新能源占比显著提升,风电、太阳能、生物质发电量快速增加,占比接近总量的四分之一,体现出我国能源绿色转型的步伐正在加快。用电量是经济的晴雨表,在这背后,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持续深化,新动能发展势头强劲的大趋势!
外资加速涌入中国股市,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
今年以来,海外资金对中国股市的关注显著增加。数据显示,7 月全球主动型基金对中国股市的配置比例上升至 6.4%,被动型资金也加速流入,外资机构认为流动性改善、美元走弱及居民储蓄充裕等因素推动了中国股市活跃度的提升,成长板块和高质量科技股成为外资关注的重点。
淡马锡领投名创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投后估值达到约100亿港元
根据名创优品最新财报,全球
投资机构淡马锡领投了集团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投后估值达到约100亿港元。
---
浙江晟霖益嘉获近亿元A轮融资
近日,浙江晟霖益嘉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浙江晟霖益嘉)于25年8月中旬完成A轮8000万元的股权融资。本轮融资由中航工业集团成员惠新产业基金和泓谟资本联合投资,老股东浙大友创创投基金继续跟投。
蓝凌星通完成天使++轮融资,启迪之星独家投资
据硬氪报道,蓝牙卫星技术系统服务商北京蓝凌星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凌星通”)近日宣布完成天使++轮融资,本轮由启迪之星独家投资,所筹资金将用于批产卫星研制与元器件采购。今年3月底,蓝凌星通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麟阁创投领投,鸿富资产跟投。半年内,蓝凌星通完成两轮融资,累计金额达数千万元。
玛斯特智慧完成天使轮融资
近日,专注无人装备技术生态构建的玛斯特智慧(上海)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玛斯特智慧”)宣布完成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无锡易倍行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战略领投。此次融资将加速玛斯特智慧“装备即服务(EaaS)”模式的技术迭代与场景落地,推动无人装备产业向标准化、共享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