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季度营收创新高,汽车业务下半年有望扭亏为盈
小米集团公布最新财报,交出一份超预期的成绩单。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总营收达到1160亿元,同比增长30.5%,创下历史新高;经调整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75.4%,连续两个季度突破百亿大关。
整体业绩:营收与利润双双突破
财报显示,小米在手机、IoT与互联网服务等传统核心业务上保持稳健增长。第二季度研发投入达到78亿元,同比增长41.2%,研发人员总数增至22,641人,再创历史新高。这意味着小米在硬件之外,持续加码技术创新,为未来竞争奠定基础。
汽车业务:亏损收窄 盈利在望
本季度最受瞩目的焦点无疑是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该板块收入高达213亿元,同比大增234%;其中整车收入206亿元,单季交付量81,302辆,创下新纪录。平均单车售价由22.86万元提升至25.37万元,主要受高端车型SU7 Ultra推动。
毛利率方面,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已达26.4%。经营亏损大幅收窄至3亿元。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财报电话会上直言,下半年有望实现汽车业务的单季盈利。
新车型与市场需求:YU7锁单24万
汽车业务的爆发式增长,源于新车型的强劲市场需求。2025年6月,小米首款SUV——Xiaomi YU7系列正式发布,起售价区间为25.35万至32.99万元。新车上市仅18小时,锁单量即突破24万辆。
小米7月交付数据显示,单月交付量首次突破3万辆,反映出YU7系列和SU7 Ultra的市场热度。卢伟冰强调,小米坚持“不打价格战”,首要目标是尽快交付现有订单。上半年,小米累计交付新车15.7万辆,平均单车售价已超过28万元。
投资与挑战:长期盈利仍待考验
尽管短期盈利在望,但从累计角度看,小米汽车业务仍处于投入期。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汽车及创新业务上的累计投入已超过300亿元。
卢伟冰坦言,实现单季盈利只是第一步,全面盈利仍需时间和规模的支撑。未来,小米计划于2027年进军欧洲市场,推动“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全球化落地。
手机与IoT:传统业务稳中有升
除汽车外,小米核心业务表现同样亮眼。第二季度,智能手机收入为455亿元,出货量4,240万台,同比增长0.6%;在中国大陆中高端价位段市场份额持续提升。IoT与生活消费品收入387亿元,同比大增44.7%,创下历史新高。智能大家电表现尤为突出,空调出货量超540万台,同比激增66.2%。
互联网服务收入也保持稳健,达91亿元,同比增长10.1%。截至2025年6月底,小米全球月活用户数达到7.31亿,同比增加8.2%。
市场观点:赞誉与审慎并存
财报发布后,资本市场与投资者普遍看好小米的汽车业务前景。华兴证券认为,SU7 Ultra显著提升产品结构,预计三季度毛利率将进一步扩大。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则强调,YU7需求旺盛,预计下半年汽车业务有望实现盈利。
不过,也有声音提醒,新能源汽车赛道竞争激烈,累计盈利仍待时间验证。小米若想在长期竞争中站稳脚跟,需要兼顾产能、技术与国际化的多重挑战。
小米以“人车家全生态”为核心战略,正在形成跨业务的协同效应。随着汽车业务逐步扭亏与高端化战略的推进,小米不仅有望在下半年实现单季盈利,更为2027年欧洲市场扩张奠定基础。
这份财报不仅是小米的阶段性胜利,更是其跨界造车战略能否长期成功的重要风向标。
股融易资讯:科技、资本与经济动态
---
泡泡玛特: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
泡泡玛特发布2025年半年报,财报显示,上半年泡泡玛特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分大区来看,中国营收82.8亿元,同比增长135.2%;亚太营收28.5亿元,同比增长257.8%;美洲营收22.6亿元,同比增长1142.3%;欧洲及其他地区营收4.8亿元,同比增长729.2%。
小鹏汽车何小鹏:人形机器人及支持L4的车型将在2026年量产
在今日举行的二季度业绩电话会上,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从三季度上市的小鹏G7和P7开始,小鹏各车型的Ultra版本将会搭载三颗自研的图灵AI芯片,有效算力达到2,250TOPS。小鹏G7、P7和后续车型的Ultra版本将会部署端侧VLA+VLM大模型。何小鹏同时透露,小鹏汽车支持L4的车型将在2026年量产,并且会在部分区域开始试点Robotaxi运营和服务;小鹏人形机器人预计将在2026年下半年量产,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将在1024小鹏科技日亮相。
机构:预估2025年全球折叠手机铰链市场产值将达12亿美元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在市场预期Apple(苹果)于2026年下半年推出折叠产品的带动下,将助力折叠手机渗透率从2025年的1.6%提升至2027年的3%以上。Samsung(三星)于2023年起在Galaxy Z Fold 5与Flip系列中改采水滴型铰链,以改善折叠平整度与耐久性,并降低折痕感。此设计迅速成为业界主流,不仅提升铰链在整机价值中的占比,也带动市场规模稳步扩大,预估2025年全球折叠手机铰链市场产值将达12亿美元,目前铰链在单机BOM(物料清单)中成本占比约为5%-8%。
多元文化业态涌现,虚拟现实人才需求将超680万个
8月19日消息,今年暑期,文旅消费持续升温。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技术的赋能,让文化新业态、产业新模式不断涌现,也让公众有了更加多元的新鲜体验。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虚拟技术不仅赋能了影视制作,还拓展至文化旅游、文博展示等多元场景,催生了像VR应用开发工程师、3D建模师、交互设计师、虚拟场景策划等诸多新兴职业。相关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对虚拟现实人才的岗位需求将超过680万个。
---
穿越者完成天使+轮超募融资
近日,北京穿越者载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穿越者)正式宣布完成天使+轮超募融资,由启迪之星创投加投。这是继彬复资本、中天汇富数千万天使+轮融资后,穿越者在近一个月内获得的超募融资。
「魔仓机器人」完成数千万元融资,苏州国资、汇川系基金押注
8月19日消息,据硬氪报道,仓储机器人及智慧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魔仓机器人」已完成数千万元新一轮融资。本轮投资方包括哇牛资本(汇川技术系基金)、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创新投资基金及部分老股东,资金将用于产品迭代、产能提升及出海。「魔仓机器人」2023年于苏州成立,专注于为智能制造企业提供打通生产车间与仓库“最后一百米”的MagicStore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公司以“轻交付、高空间利用、强场景适应”为技术核心,产品主要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冷链、汽车制造、新能源、物流园区等行业。
引导精密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云泽资本投资
引导精密技术(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引导精密”)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由云泽资本独家投资,领甪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水导激光设备的持续开发及产能建设。引导精密成立于2024年,是国内首家多通路及光场整形水导激光开发团队。公司深耕半导体、航空航天等新兴赛道,拥有光、机、电、软、工艺的完整团队与正向开发能力,具备核心器件、功能单元、软件控制、整机系统的完整正向开发技术平台及自主知识产权。
聿凡领光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日出安盛资本领投
激光通信光传输链路解决方案提供商上海聿凡领光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聿凡领光”)近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此轮融资由日出安盛资本领投,誉华资产、老股东原子创投等机构跟投,一苇资本担任长期财务顾问。所筹资金用于工厂扩产升级、团队扩充和新项目研发。聿凡领光成立于2023年11月,专注于激光通信终端光传输子系统和模块的研发制造,产品应用在卫星激光通信、军工雷达电子、海洋物探等领域。创始人金操帆拥有10余年航天型号任务研制经验,主持过多项卫星激光通信领域光电子专项。团队核心成员来自头部光通信公司、航天军工院所,拥有丰富的星间通信链路系统设计能力、核心部组件研发与制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