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一年上市长跑,63岁尹同跃终圆梦港交所
9月7日,奇瑞汽车正式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预计将于9月25日以股票代码“09973.HK”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这家中国主流自主品牌车企的“最后一位上市者”,计划募集15亿至20亿美元(约117亿至156亿港元),有望成为2025年港交所最大规模的车企IPO。
姗姗来迟的资本故事
与吉利、比亚迪、长城等中国自主品牌早早登陆资本市场不同,奇瑞的上市之路一拖就是二十多年。自2004年首次启动IPO计划以来,奇瑞的上市征程被业内称为“中国汽车史上最长的马拉松”。
今年2月底,奇瑞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8月底申请失效,但仅一天后便重新提交招股书,并更新至2025年一季度财务数据,终于迎来突破。
财务表现持续飙升
过去三年,奇瑞的业绩呈现爆发式增长。公司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926.18亿元增至2024年的2698.9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70.7%。同期净利润从58.06亿元跃升至143.3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57.1%。
2025年第一季度,奇瑞实现营收682.23亿元,净利润47.26亿元,同比增长90.9%。业绩增长的关键在于销量。2024年,奇瑞全球销量达到229.5万辆,再创新高。
全球化优势凸显
奇瑞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销售网络,截至2025年3月末,海外经销网点已达2958个。2024年海外收入突破1008.97亿元,占总营收37.4%,并已连续22年保持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冠军地位。
去年11月,奇瑞携手西班牙EV MOTORS合资建厂,成为首个在欧洲拥有整车生产基地并实现量产的中国车企。
掌门人尹同跃
63岁的董事长尹同跃,从一汽体系走出,1996年辞职创业,次年参与创立奇瑞。核心团队立志打破外资技术垄断,自主研发发动机。彼时尹同跃立下军令状:“干不成,就跳长江!”
经历二十一年的资本长跑,这位安徽籍造车大佬终于带领奇瑞叩开港交所大门。
股权与资金用途
根据招股书,奇瑞汽车前三大股东分别为芜湖投资控股(21.17%)、管理层及员工持股平台“瑞创”(18.25%)和立讯精密(16.83%)。其中,芜湖投资控股由芜湖市国资委全资持有,为奇瑞注入国有资本背景。
奇瑞计划将募集资金的35%用于研发多车型和版本乘用车,25%用于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20%投向海外扩张,10%改善生产设施,10%补充营运资金。公司还宣布未来五年将在研发上投入1000亿元,聚焦芯片、混动、电池、无人驾驶等前沿领域。
新能源转型的挑战
尽管业绩表现亮眼,奇瑞新能源转型仍显滞后。2024年燃油车仍占营收69.6%,新能源汽车占比仅为21.9%,2025年一季度提升至27.3%。
今年1至8月,奇瑞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约28.7%,低于同期中国新能源市场零售渗透率(已超过50%)。
市场展望
奇瑞计划全球发售2.97亿股H股,发行价格区间为每股27.75港元至30.75港元,对应市值在1600.41亿港元至1773.42亿港元之间。公司已引入13家基石投资者,包括高瓴旗下HHLRA、景林资产、大家人寿、国轩香港等,认购金额约5.87亿美元。
尹同跃提出新目标:下半年销量200万辆,全年营收突破6000亿元,冲刺全球汽车排名前十。
股融易资讯:科技、资本与经济动态
---
激光雷达企业爆单,预计2025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或超240亿元
激光雷达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之一,通过它可以让机器人实现定位、导航、避障等功能,今年以来因为机器人市场需求旺盛,激光雷达企业订单大增。在深圳一家激光雷达企业的生产基地,记者看到这里到处是工人忙碌的身影。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同比去年整个国内销售额增长接近百分百。深圳的另一家激光雷达企业的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底。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240.7亿元,2026年进一步上升至431.8亿元。
万科近年最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扁平化及强化总部集权
万科官网变更了组织架构、管理团队信息。新的组织架构包括集团总部、地区公司和事业部。其中,集团总部包括董事会办公室、集团办公室/党群工作部和投资发展中心、审计监察中心等11个中心;地区公司为北京公司、津冀公司、上海公司等16个公司;事业部则包含了物业、商业与酒店、长租公寓、物流等八大多元化业务。研究机构克而瑞认为,万科此次调整并非突然,因为该公司此前已多次进行区域调整。
世贸组织报告:人工智能有望显著推动全球贸易增长
世界贸易组织17日发布《2025世界贸易报告》预测,到2040年,人工智能有望显著推动全球贸易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根据政策与技术进步的差异,全球贸易额在不同情境下预计将提升34%至37%,同时全球GDP将增长12%至13%。
---
弘星相和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北极光创投领投
本轮融资由北极光创投领投,东卫基金、DCG Holdings、鼎赋投资、未来启创基金跟投,天使轮股东星药太浩基金持续加码。此次融资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弘星相和的创新研发模式及早期研发阶段成果获得了国际资本、产业基金和多地政府的共同青睐,为公司创新管线的丰富与推进提供了强劲动力。 弘星相和是一家专注于全球领 先治疗产品与创新靶点研发的生物医药企业,公司采用“Hub and Spoke”模式,充分利用创始人及团队的深厚行业经验以及专家、产业资源,依托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综合成本及效率优势快速开发,高效运行多条高价值管线,参与全球竞争。
低空经济企业「云枢智航」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
近日,安徽省宿州市首家低空经济解决方案综合服务商——云枢智航完成近亿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安徽云瑞管理咨询合伙企业(安徽省宿州市高新区投资平台为主要出资人)、中信建投资本、合肥产投国正和产业方安徽长宁人防设备共同出资。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公司吨级全倾转旋翼eVTOL研发、飞行器总装试制车间建设及生态线业务拓展工作。
清力技术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开辟无磨损新赛道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郑泉水院士领衔创办的深圳清力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清力技术”)宣布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深圳前海方舟领投,中科创星、中国互联网基金、成都科创投、上海天使会、涌铧资本等机构共同参与。 在当前略显冷清的创投市场下,一个早期项目逆势获得如此大的一轮融资,足够令人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