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 个人借贷不超过20万元,企业借贷不超过100万元
近日,有媒体报道《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即将实施,其中关于借款上限的规定引起行业热议。如果借款上限属实,很多P2P平台的业务都将无法开展。P2P企业发展将更加艰难,或迎来新一轮倒闭潮,行业整合加剧。
目前已有多位业内人士证实证实《暂行办法》新规中有关于借款上限的规定。据悉《暂行办法》规定,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网贷平台的借款余额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在不同网贷平台借款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同一法人在同一网贷平台的借款余额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在不同网贷平台的借款余额不超过人民币500万元。
对此,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不意外。去年12月,《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就曾提出,网络借贷金额应当以小额为主,并且,“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控制同一借款人在本机构的单笔借款上限和借款余额上限,防范信贷集中风险。”如果这项规定被严格实施,那么网贷将只能保持“普惠金融”的性质,对于利润丰厚的大额借贷市场将拱手让出。这也符合国家对互联网金融“补充”传统金融行业的定位,不过难免会引发政府更偏袒银行的议论。
如果限额实施,对于平台业务将产生很大影响。按照个人同一网贷平台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的要求,赎楼、房贷抵押以及部分车辆抵押等,很有可能会超过这个限额。而对企业发展而言,只有100万的贷款额度显然杯水车薪。目前大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存在贷款额度超过限额的现象。这些大额平台都在对业务进行调整,尝试慢慢转型或者开始发力一些其他业务。目前限额一说还没有真正落地,一旦实施也将面临不少困难。这或许给了平台转型或规避政策的时间。
对于经过野蛮生长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目前政府的唯一态度就是加强监管。在监管之下,网贷行业伤亡惨重。据《2016年中国P2P网贷行业半年报》显示,2015年底全国正常运营平台数量有2595家,而截至2016年6月底,正常运营平台数量已经下降至2349家,半年时间减少了共246家正常运营平台,此外,还有247家良性退出。而据其7月份月报显示,业内正常运营平台数量进一步下降至2281家,较6月底减少68家,创近一年正常运营平台的新低。
于此相对应的是网贷行业的蓬勃发展,业务量大幅增加。2016年前7个月,P2P行业累计成交量达10252.58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68倍;余额增至6567.58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94倍。截至7月底,网贷投资人数升至348.19万人,环比上升2.93%;借款人数达到115.39万人,环比上升2.65%。平台数量的减少反而带来了单个平台业务的增加。
出于对网贷行业的看好,各路资本和机构纷纷涌入这个行业。截至2016年6月历史累计获得风投的平台数量已经达到88家、国资系平台数量达到了90家、上市公司系背景的平台数量达到了82家,银行系背景平台数量为16家。
随着政府监管加强和政策调整,网贷行业一直处在大洗牌状态。即使这网贷限额实施,也只是加剧了这种趋势。未来,有良好运营状态,可以获得国资或银行等资本对接支持的平台将更容易活下来。而本身存在不合规,风险承受力弱的平台将会退出或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