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 如今,VR来了!巨大机会的另一面是行业洗牌般的腥风血雨。
VR(虚拟现实)元年过半,热潮依旧,从资本到传统互联网巨头,动作频繁。
在这轮代际更替中,全球第一的手机巨头诺基亚死去、传统互联网巨头腾讯差点没扛过转型黑暗期。直到2013年底,凭借微信取得移动互联网船票后,马化腾感慨:“稍微没有跟上形势就可能会倒下。”无疑,每一次的代际层级的更替,巨大机会的另一面是行业洗牌般的腥风血雨。
如今,VR来了!
过去的PC和智能移动终端,代表了平面显示形态的极致,而VR给我们带来的是多感知性(触觉感知、运动感知等)、存在感(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交互性(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自主性(虚拟环境中的物体依据现实世界物理运动定律动作的程度)。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经历了80-90年代技术积累期,随着互联网普及、计算能力、3D建模等技术进步大幅提升VR体验。其商业化、平民化正在实现。
高盛在近期发布的《VR与AR:解读下一个通用计算平台》行业报告中指出,VR/AR技术将和智能手机一样无处不在。智能手机的部分吸引力在于触摸屏界面所提供的易用性,而VR/AR技术也有潜力达到这样的普及程度。
从全球范围看,各大科技巨头都已纷纷入场:Facebook左手收购Oculus、右手拉三星联合布局VR;谷歌推出Daydream VR生态标准;索尼发布PS VR。
VR巨头不一定是传统互联网公司发展而来,类比互联网巨头没有从广电体系出来一样。也并不是每一个做出VR战略布局的科技巨头就能成功转型,类比手机巨头诺基亚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样。
VR的到来,必定会带来类似一些讨论与争议,如大家普遍公认VR的第一波热潮是VR视频与游戏;但最终在视频中VR是个技术标配还是能建立起新商业模式?是VR直播为核心还是VR电影是爆发点?VR视频与VR游戏的边界又该如何重新界定?
VR市场研究分析公司Greenlight VR日前发布的2016年消费者接纳报告显示,对全美国接近1300名年龄在18周岁至60周岁的消费者调查访问,觉得提供VR体验的品牌商品能让自己更有参与感的人占到了62个百分点,而愿意购买提供VR体验的品牌商品的人则占到了5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