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 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锤子手机亏损达6.54亿元,其中今年上半年亏损1.92亿元,而锤子科技的资产总额也从2015年的8.25亿元缩水到2.96亿元。
10月18日晚19点30分,锤子T3将召开发布会,这被外界视为决定锤子生死的一战,若此战失利,锤子被收购的传闻恐怕终究会成为事实!
2013年,当罗永浩开始做智能手机时,备受资本青睐,以4.7亿人民币估值获得7000万风险投资。2014年在锤子T1发布会现场,罗永浩一句“我不在乎输赢,我只是认真”更是赢来了无数掌声。可是自从这款手机发布后,销量却一直不容乐观,价格也一降再降,现实无情地打了老罗的脸。
时至今日,“认真”的罗永浩难免有几分忧伤。据股融易网了解,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锤子手机亏损达6.54亿元,其中今年上半年亏损1.92亿元,而锤子科技的资产总额也从2015年的8.25亿元缩水到2.96亿元。
与此同时,锤子被收购的传闻也此起彼伏,从早期的阿里巴巴、联想,到最近的小米和乐视,而锤子创始人罗永浩却一再辟谣,声称关于收购的谣言都是假的。近日,关于锤子被网易全资收购的消息再次甚嚣尘上,不出意外,这则传闻依然被否定。但在今年7月份,罗永浩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也曾坦言,锤子科技未来最坏的结果也是被收购而不是倒闭。
由此可见,公司被收购的确也在老罗的考虑范围之内。在进军手机行业之时,罗永浩曾高调宣布要打造东半球最好的手机,而如今在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的碾压之下,锤子剩下的恐怕也只有情怀了。但事到如今,罗永浩的“情怀”还有人买单吗?恐怕未必。
2011年左右,智能手机在中国逐渐火热起来,彼时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规模仅为1.2亿,相较于高速的经济增长以及巨大的人口红利,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规模尚拥有巨大的潜力。面对如此局面,华为、小米等国内智能手机品牌纷纷在此时入局,但从2014年开始,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呈现饱和的趋势,增长趋势明显放缓,近两年甚至出现了个位数的增长。
而锤子一直到2014年才发售其第一款手机,此时,智能手机的热潮已经过去,进入到了成熟期,锤子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不容乐观。在锤子手机发售以后,其模糊的市场定位更是广受诟病。
锤子手机上市前,罗永浩曾说, “T1低于2500元,我就是孙子”。但锤子刚刚上市3个月,锤子手机的价格就从3000元降到1980元,创下了近年国产手机降价速度之最,以至于被网友纷纷调侃锤子起初3000元的定价是“2000元的手机价+1000元的情怀价”,而降价后,情怀价一下缩水至0。这突如其来的降价,让本身定位于高端机市场,要做全球第二的锤子手机直接从云端跌落下来,而从此锤子手机的市场定位也越来越不清晰。
而反观国内其它智能手机品牌,oppo以快速充电为切入点,vivo以手机高清照像为定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消费者的追捧,锤子却因其不明晰的市场定位慢慢的被边缘化。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 “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以及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而老罗似乎也对工匠精神崇拜之至,在各种场合,老罗都不失时机的宣扬着工匠精神,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从一名新东方老师、网红直接跨界做手机,与魅族和小米等同行相比,老罗在行业积累方面本身并不具备优势。比如魅族在做手机之前,已经在电子产品行业深耕数载,不仅拥有自己的工厂,而且在行业内本身就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而小米雷军本身就是技术出身,加上周光平的团队,在技术、供应链等方面拥有丰厚的经验。
即使这样,这两家的第一款产品都进行过大规模的公测,从设计,到样机,到小规模量产,到各种测试,到大规模量产,小米测试机发了几轮,魅族也是以公测版开头。
但锤子则不然,锤子的样机只给极少的媒体做过评测,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公开测试去验证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制造的良品率,而是直接拿到市场上去销售,以至于罗永浩不得不承认,锤子手机的开箱不合格率确实偏高。
老罗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曾说过:“外界认为我们在海报和演讲中反复提及工匠精神,不过是一种营销策略,叫情怀营销。对此我想说,没错,工匠精神就是我们的营销,任何意识到这是营销,并以为自己看穿了天机的人都是笨蛋。营销不是骗人,它的核心是讲一个故事,打动人心,引起共鸣,蠢的人才只谈配置。”
老罗的意思很清楚,工匠精神只是锤子手机的一种营销手段,而对锤子手机来说,缺的正是对自己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这几年来锤子的融资并不顺利,而且融资节奏相对缓慢,甚至有投资人明确表示:我很欣赏罗永浩 但我不会给他一分钱。
对罗永浩来说,一旦失去资本的支持,锤子很难在群雄混战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尤其是在市场已趋饱和的情况之下,因此罗永浩迫切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胜仗以保持投资人对其信心。
10月18号锤子T3的发布,老罗可谓对其寄予厚望不仅早早在微博上为锤子T3的发布做宣传,而且更是不惜打脸自家官微来为T3造势。
而网络上对于本次将要发布的新品关注度也持续走高,纷纷传言老罗此次暗藏大招,但大招究竟能否让老罗绝地逆袭呢?一切都还需要时间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