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器人赛道火热:星迈创新冲击全球高端,泉智博锁定“核心零部件”,诺亦腾补齐动作捕捉短板
在机器人产业快速升温的当下,三家中国企业的最新融资动作值得关注。它们分别在整机、零部件和基础设施三个层面发力,背后是资本和产业对智能化硬件的持续押注。
星迈创新:高端泳池机器人切入割草新赛道
高端泳池机器人品牌 星迈创新(Beatbot) 刚刚宣布完成 10 亿元人民币 融资,由 美团龙珠 独家领投,老股东高瓴创投、顺为资本等继续追加支持。这让公司三轮融资累计金额逼近 15 亿元。
资金将主要投入到技术研发、全球销售渠道拓展和人才体系升级。星迈在 2024 年推出的 AquaSense 2 Ultra 已经证明了它的技术实力,不仅在导航、算法和结构设计上升级,还拿下了国内线上高端泳池机器人市场 85% 的份额。
更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宣布正式进军 智能割草机器人 赛道。割草市场空间更大,尤其在欧美家庭场景下潜力可观。星迈试图用“先攻占高端,再横向扩展”的打法,复制在泳池机器人上走通的模式。
不过挑战也不小。割草场景比泳池复杂,涉及草坪环境、气候耐受性和维护体系。能否快速适配、跑通本地化服务网络,将是星迈能否在新赛道成功的关键。
泉智博:把握机器人“关节”生意
相比整机,无锡泉智博科技 的切入点更“硬核”。这家 2023 年成立的公司,专注于 机器人一体化关节模组,最近接连完成两轮过亿元融资。投资阵容里有光速光合、北京机器人产业基金、道禾资本,以及猎鹰投资旗下星奇基金、英诺天使基金等。
泉智博的产品线覆盖人形机器人、机器狗、机械臂到外骨骼等多个场景,技术指标也不俗:部分关节模组峰值扭矩密度达到 210 Nm/kg,在行业里算是相当亮眼的水平。
公司已经进入多家头部人形机器人厂商的供应链,并在产能上谋求从“万台级”向“百万台级”跃升。要做到这一点,自动化产线、质量体系和成本控制是绕不开的难题。
泉智博的逻辑很清晰:如果关节模组能实现稳定、低成本和标准化,整机厂商的研发周期和成本都会明显下降。它做的,某种意义上是机器人产业链的“英伟达芯片”——掌握底层关键组件,搭建标准化平台。
诺亦腾:动作捕捉撑起具身智能
第三家 诺亦腾机器人(Noitom Robotics),走的则是另一条路线。公司刚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阿尔法公社、经纬创投等,目前 Pre-A 轮融资也在进行中。
团队阵容堪称豪华:前腾讯 Robotics X Lab 的韩磊出任首席科学家,字节新石实验室和罗永浩“细红线”的硬件负责人许安民负责硬件,还有来自商汤、百度、阿里等大厂的核心成员。
诺亦腾的核心在于 动作捕捉与示教。简单来说,就是让机器人更快、更准确地学会动作,把真实世界和虚拟仿真之间的鸿沟补上。这类底层能力或许不如整机抢眼,但在具身智能的落地过程中不可或缺。
对资本来说,诺亦腾可能需要更长的耐心。基础设施类公司的商业化路径通常比硬件慢,营收增长也不会立刻放量。但一旦技术成熟,教育、科研、机器人厂商和虚拟现实等多个行业都可能成为客户。
资本押注“不同层级”的机器人未来
这三家公司正好勾勒出机器人产业的三条关键路径:
星迈创新代表的是 高端成品机器人,瞄准全球消费市场。
泉智博切入 核心零部件,希望通过标准化产品成为行业基础供应商。
诺亦腾则提供 底层动作数据和示教能力,支撑具身智能的发展。
这背后的共性是:资本正在回归产业逻辑,越来越关注能否解决“核心痛点”和“卡脖子环节”。
对行业来说,真正的考验在于规模化与可靠性。整机要在全球市场跑通渠道,零部件要撑起大规模量产,底层能力则要找到清晰的商业模式。机器人行业的风口已经打开,但能否真正落地,还要看这些公司接下来几年的执行力。
股融易资讯:科技、资本与经济动态
---
工信部:“十五五”时期要开辟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元宇宙、量子信息等新赛道 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9月23日在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幕式上致辞表示,“十五五”时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牢牢锚定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点,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关键路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在培育壮大新兴和未来产业方面,李乐成表示,要实施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动能行动,统筹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应用场景建设,加快打造一批新兴支柱产业;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开辟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元宇宙、量子信息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任正非称车的最高级别就是安全
9月22日,东风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杨青赴深圳,与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及华为公司徐直军会谈,双方围绕强化战略互信、深化战略合作、推进企业治理与运营机制创新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在与任正非的会谈中,双方回顾了东风汽车与华为多年来深化合作的历程,并就行业竞争态势、企业机制创新等议题交换意见。杨青表示,东风汽车正积极推动新能源、智能化跃迁,将与华为持续深化战略协同,共同面对产业变革与市场挑战。任正非表示,汽车行业的根本是要把车造好,车的最高级别就是安全。在与徐直军的交流中,双方重点就持续推进全面战略合作、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共同探索产业升级新路径。徐直军表示,华为将全力支持东风汽车转型发展。未来,东风汽车与华为将在产品定义、智能化技术、营销等领域携手共进,积极探索央企市场化运营新路径,为下一阶段全面协同与创新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阿里团队发布全新终端 AI 智能体 iFlow CLI
阿里巴巴心流研究团队发布全新终端 AI 智能体 iFlow CLI,面向个人用户永久免费开放,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命令在终端执行任务,实现工作流程全面自动化。
成都未来产业创业投资发展基金成立,出资额40亿
9月18日,成都未来产业创业投资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执行事务合伙人为成都技转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出资额40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合伙人信息显示,该基金由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都技转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
---
星瞰九州完成Pre-A轮融资
近日,天津星瞰九州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星瞰九州”)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本轮由天创资本领投,陆石投资、钧源资本跟投。
瞻芯电子完成超10亿元C轮融资,VC/PE阵容豪华
日前,瞻芯电子宣布完成全部C轮融资,融资总金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瞻芯电子专注于碳化硅(SiC)功率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同时围绕碳化硅(SiC)应用提供包括功率器件、驱动芯片、控制芯片等在内的完整解决方案。本次C轮融资由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领投,中金资本、北京市绿色能源和低碳产业基金、国际国方、国投IC基金、金石投资、海望资本、芯鑫跟投。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瞻芯电子自有碳化硅(SiC)产能扩张、产品研发、运营与市场推广,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和市场竞争力,加速碳化硅器件的国产替代。
创轲科技完成千万元首轮融资,太仓国发文鑫独家投资
创轲科技(Tronxt)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已成功开发先进复合材料生产制造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中国石化、中化国际、中材科技、中国商飞、中车集团、福耀汽车、上海电气集团、南钢集团、韩国LG、瑞士ABB、德国科思创、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蔚来汽车等行业龙头企业提供先进复合材料成型产线或智能装备。近日,创轲科技完成数千万元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太仓国发文鑫独家投资,资金主要用于助力创轲科技快速扩大产能,交付批量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