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幸如何完成“史诗级翻盘”?——董事长黎辉详解盈利密码与下一阶段布局
在中国连锁咖啡行业的竞争版图中,瑞幸咖啡曾被视为最不可能“活下来”的那一家。五年前,它因财务造假风波面临退市压力、巨额赔偿以及经营模式被全面质疑;五年后,它不仅成功实现盈利,更在2023年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随着11月17日最新季报发布,以及11月18日董事长黎辉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的深度解读,瑞幸的翻盘路径逐渐变得清晰。
曾经“卖得越多亏得越多”:深陷低谷的起点
黎辉在采访中坦言,2020年前的瑞幸处境极其艰难——“卖一杯咖啡收入不到10块钱,但一杯咖啡的成本要15块以上”。
2019年,瑞幸全年营收不到30亿元,但亏损却超过30亿元,“一杯咖啡卖出去,亏的钱比赚的钱还多”,这是早期激进扩张下商业模式失衡的直接后果。
与此同时,2020年财务造假事件引爆舆论,瑞幸在美国市场退市、管理层动荡、面对巨额索赔,外界普遍认为这家公司将难以重建信任与恢复运营。
然而,真正的转折点也正是在最低谷时期出现。
五年反转:瑞幸做对了哪几件事?
瑞幸的复苏不是偶然,而是围绕“重塑单位经济”和“效率驱动增长”展开的一系列系统性调整。
重新校准商业模式,摆脱“补贴陷阱”
危机后,瑞幸停止了早期“不计成本换规模”的策略,把经营核心重新转向单店盈利能力。
公司减少不可持续的补贴投入,加强对产品结构、原料成本和门店运营模型的优化,让每杯咖啡的盈利性逐步恢复。
大规模扩店,但强调“高密度+下沉”的结构性布局
瑞幸利用外带模式、标准化制备流程和数字化供应链,把门店模式拆解成可快速复制的“小前端+中心化后端”。
在一二线城市,通过高密度布局占领心智;在三四线及下沉市场,则以成本更具优势的模式迅速覆盖。这种组合让瑞幸在2023年门店数和规模层面超越星巴克。
数字化驱动成为核心竞争力
瑞幸的运营中心不是门店,而是App。
订购、会员体系、促销算法、供应链与制作效率全部数据化,使得公司能够精准控制成本、提高复购率并缩短产品创新周期。
从内部到外部的数字化体系,是其能够“规模越大、效率越高”的关键。
最新财报:规模、增长、盈利“三线齐升”
11月17日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为瑞幸的翻盘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数据支撑:
总净收入152.87亿元,同比增长50.2%
GAAP营业利润17.77亿元,营业利润率11.6%
门店总数达29214家
月均交易客户突破1.12亿
在经历低谷后,瑞幸已经形成“规模扩张—用户增长—单店效率提升”的良性循环。
直营 vs 联营:瑞幸为何坚持“双轨制”
对于外界关心的直营与联营模式选择,黎辉在采访中给出清晰解释:
直营店:布局核心商圈、承担品牌形象与产品创新功能,保证品质与标准化管理;
联营店:用于快速下沉、覆盖成本敏感区域,以更轻资本方式扩大网络密度。
直营保证品牌下限,联营推动规模上限。这种组合让瑞幸既能保持品牌控制力,又能实现规模化扩张,是其在全国范围铺开市场的重要武器。
未来扩张与行业竞争:瑞幸能否继续保持领先?
从财报与采访信息看,瑞幸未来仍将保持门店扩张,但方向并非“只求数量”,而是:
巩固核心城市密度优势;
强化供应链规模效应;
探索更多产品创新;
在保持高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单店模型的健康度。
在咖啡渗透率仍持续提升、国民饮品消费升级的背景下,瑞幸仍拥有可观的增长空间。但与此同时,门店数量逼近三万家后,如何在规模之外继续提升质量与效率,将成为下一阶段的关键考题。
从暴雷企业到行业第一,翻盘的力量来自哪里?
瑞幸的故事是一部典型的商业“反转样本”:
从高举高打到自我纠偏;
从补贴驱动到效率驱动;
从管理崩塌到机制重建;
从市场失信到用户复归。
黎辉在采访中说:“过去5年的变化,是整个团队把商业逻辑重新走了一遍。”
这句总结,道出了瑞幸翻盘的本质——它不是奇迹,而是一场围绕商业模型、组织能力与长期主义的重构。
随着最新财报的亮眼表现,瑞幸翻盘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而中国咖啡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将因其持续扩张而不断变化。瑞幸能否保持领先并走向全球化,仍有待时间检验,但至少如今,它已经从谷底走上新的增长曲线。
股融易资讯:科技、资本与经济动态
---
前首富贝索斯被曝亲自下场创立AI公司
11月18日消息,前世界首富杰夫·贝索斯被曝正在亲身入局AI创业浪潮。据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贝索斯正参与创立一家名为“普鲁米修斯项目”(Project Prometheus)的AI初创公司,并将担任联席CEO。得益于老板是当今全球第三富豪,该创业公司种子轮就获得6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40亿元)融资,堪称资金最充沛的初创公司之一。据悉,普鲁米修斯项目将与贝索斯“把人类送往外太空”的兴趣相契合。创业公司将聚焦计算机、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助力工程与制造的人工智能。贝索斯的联席CEO是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维克·巴贾杰(Vik Bajaj)。他曾在谷歌X部门与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紧密合作,该部门主要孵化一系列雄心勃勃的初创业务,包括后来成为Waymo的自动驾驶汽车。巴贾杰的职场社交账号也显示,离开谷歌后他参与过多次创业,并从本月开始成为普鲁米修斯项目的联创和联席CEO。
谷歌CEO敦促对AI保持谨慎
美股周二早盘,谷歌A类股(GOOGL)下跌1.6%。谷歌公司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表示用户不应“盲目信任”AI输出结果。他还警告称,如果AI泡沫破裂,“没有公司能够幸免”。目前谷歌公司正准备推出Gemini3.0和搜索AI模式。
我国快递包裹市场规模连续十一年保持全球第一
今天(18日),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在2025第六届快递业大会发布了《全球快递发展报告(2025)》。《全球快递发展报告(2025)》指出,2024年全球快递包裹业务量约为2679亿件,同比增长17.49%,业务收入约为460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05%。我国快递包裹市场规模连续十一年保持全球第一,实现了月均百亿件的跨越式发展。
---
星尘智能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
11月18日,绳驱AI机器人公司星尘智能(Astribot)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由国科投资和蚂蚁集团联合领投,Bloom Advance Capital、时代伯乐(金马游乐产业基金管理人)、南山战新投等知名财务机构及产业资本跟投,老股东锦秋基金继续追投。
材科源图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11月18日消息,苏州材科源图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材科源图)近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科创星领投,元禾控股与亿合资本共同参与。
易思旋磁完成种子轮融资
近日,易思旋磁(e-Spin)完成数百万元种子轮融资,投资方为嘉兴南湖区科创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