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 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政策调整,资本新的投资机会来临。
出于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看好,不少企业纷纷进军该领域。但近期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却在调整。本月,发改委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这些意见稿的出台将改变当下新能源车行业的发展格局,多少企业的新能源汽车梦恐将破碎,又有多少企业可以趁势而起了?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一直被各界看好,中国早已是全球最大电动车市场。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40471辆,销量331092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其中,纯电动车型产销量分别完成254633辆和24782辆,同比增长分别为4.2倍和4.5倍;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产销量分别完成85838辆和83610辆,同比增长1.9倍和1.8倍。
政府也大力推动新能源车对行业的发展,提供各种优惠和补贴。数据显示,我国2013~2015年中央财政共拨付补贴、奖励资金284.44亿元。其中,2013~2014年实际发放购置补助资金101.9亿元,2015年预拨购置补助资金175亿元,与此同时,这三年地方财政拨付补助资金合计200多亿元。
良好的市场前景和政策支持,令新能源车行业聚集大量的创业者和资本,不少企业也纷纷跨界。早在2014年12月,贾跃亭就宣布了乐视的“SEE计划”,即打造超级汽车以及汽车互联网电动生态系统。2016年8月10日下午,乐视宣布将投资200亿在浙江建设超级汽车工厂和汽车生态小镇。在投资趋于谨慎的2016年,智能电动汽车研发公司蔚来汽车也成功完成了由淡马锡领投的数亿美元融资。3月,格力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发行股份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营业务为新能源汽车板块。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在出席媒体活动时透露说,“格力收购新能源企业,真的要开始造汽车了。”8月,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成立的车和家智能汽车制造基地在江苏省常州市奠基,涵盖冲压、焊装、涂装以及总装四大工艺,设计产能将达到30万辆。
虽然新能源车行业蓬勃发展,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诸多乱象。比如新能源汽车企业“骗补”、部分创业者和企业缺乏相应技术积累等。政府也有意调整政策,减少补贴力度,加强行业准入门槛。
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一直是呈下降趋势,8月2日,发改委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该管理办法拟于2017年开始试行,2018年正式实施。发改委对“燃油汽车规模企业”设定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的年度产销量比例,并以此折算出企业应缴的新能源汽车碳配额数量。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和进口汽车总代理商可以通过生产、进口新能源汽车生成新能源汽车碳配额。这些碳配额可以在碳排放市场进行交易。此举将新能源汽车补贴由过去单一政府补贴转变为通过市场手段与法规管理的强制调控。
针对行业准入门槛低的问题,8月12日,工信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新能源汽 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在企业准入门槛以及产品安全监控方面对新能源汽车企业进行了限制。企业准入资格由以前的掌握车载能源、驱动系统、控制系统三项“核心技术”之一变更为应具备控制系统的开发能力,以及车载能源和驱动系统的集成、匹配能力,要求企业必须掌握控制系统开发的能力。对于很多中小企业和资本推动的跨界企业而言,可能很难取得新能源汽车资质了。中小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在研发方面,而研发却是他们的薄弱环节。互联网企业之前多采用代工生产模式生产新能源汽车,现在这样做也行不通了。此外,以前取得资质的车企也不是高枕无忧的。《意见稿》规定,之前取得资质车企,还需要报审并在两年内完成审查。
对于新能源车行业来说,国家政策的转变意味着新一轮行业洗牌的来临。一批中小企业或被清理出局,而跨界玩票儿的企业也可以消停了,真正留下来的企业将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这当中缺乏大集团背景,研发能力偏弱的中小车企可能会倒闭或者被并购。通过代工方式生产企业的互联网车企要想生存下去,或者并购有资质的车企,或者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有志于加入新能源车行业的创业者和团队也必须提高自身的技术储备,对于跟风者最好选择放弃。
根据政府部门发布的意见稿来看,拥有强大自主研发能力的国内汽车企业集团将会保持住优势,其下属的企业也可以分享这种优势。而且新能源车专业度越好的企业可以享受的政策优惠就越多。传统的燃油企业汽车生产企业也将为新能源车企业发展买单,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传统车企加入新能源车行业。通过并购整合,有资质的新能源车企业将获得更多资本、人才、政策的支持,也可以生产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同时,一些名不副实的新能源车从市场上淘汰,也可以为合格车企腾出更大的市场空间。
对于众多投资机构而言,在政策相对明朗的时候投资,将会降低资本风险。在国家提高新能源车准入门槛后,留下来的车企本身就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可谓是优质标的。以一直关注汽车行业的李想为例,他和易车创始人李斌一起投资上海的蔚来汽车由于采用代工模式,将面临整改。而同样是李想创立的车和家,由于坚持自主造车将会受到资本青睐。车和家的整体投资计划有50亿人民币,新能源车行业的波动或许可以促进这家企业顺利融资了。
新能源汽车不仅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也承载着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需求。国家总体还是会保护和促进这一行业的发展。而且虽然直接进入这一行业可能难度变大,但是随着新能源车市场的发展壮大,充电桩生产、建设,车辆维修,电池生产等领域都将出现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