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股融易安卓版
股融易手机网页版
最新
头条
业务微信号
公号二维码
专业
服务
点击了解 让创投更简单
您好,我们不兼容IE7以下的浏览器,建议您升级浏览器或更换浏览器
位置:首页 > 资讯 > 热门话题 > 支付宝、微信获颁香港牌照,内地机构又获新战场
支付宝、微信获颁香港牌照,内地机构又获新战场

[ 导读 ] 香港这块弹丸之地云集如此多的机构,竞争下恐怕难有胜者。

在央行暂停审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情况下,内地支付牌照价格水涨船高。而近日,香港金融管理局正式发布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微信、支付宝都获批。对求一牌照而不得的内地公司而言,去香港开展业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五家公司首批获照

8月25日,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称金管局)正式发布了储值支付工具(SVF)牌照。首批获得牌照的金融机构包括:支付宝钱包、Tap & Go拍住赏、WeChat Pay (港版微信支付)、TNG电子钱包、八达通卡。其中,拍住赏、TNG、八达通是本地支付公司。支付宝和微信作为内地公司也在第一批获得了牌照,显示了强大的竞争力。除八达通外,所有牌照即日起生效,而八达通卡有限公司的牌照将于今年11月13日生效。

首批持牌机构目前运营范围包括线上支付、销售点流动支付、P2P转账以及实体卡等四个方面。但是在运营范围上,微信和支付宝的业务相对本地公司都还受限。八达通可以开展四个业务,支付宝仅可以开展线上支付,微信支付则包括线上支付和P2P转账。支付宝表示,获得牌照后,首先将推出香港版电子钱包,并且在此基础上为香港用户提供吃喝玩乐购等移动生活服务。而腾讯方面在今年春节期间凭借地利优势和WeChat Pay先支付宝一步,获得更多业务范围。

虽然业务受限,支付宝、微信能够首批获照就是很大的进步了。近几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纷纷开始开展全球化战略,但是由于各地对于相关业务监管方式的不同,两大支付巨头在出海时经常遇到监管问题。支付宝在台湾等地也曾遭到当地金融监管部门的警告,泰国央行也曾对微信支付发出警告。本次能够在金管局申请首批牌照,对支付宝、微信进军国际业务已经是很好地试验场。

内地公司有了新战场

支付宝、微信并不是唯一去香港申请牌照的内地公司。金管局主管李树培去年就曾透露,潜在申请(牌照)公司约有26家,主要是内地的营运者。金管局方面表示,“在11月13日之前,预计会再有第二批牌照发出。”相信在申领第二批的机构中,还会出现更多内地公司的身影。

内地公司偏爱香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香港作为国际城市,不仅拥有庞大的资本影响力,在金融、市场制度上都比国内成熟,更符合国际化的标准,本地商户对接入移动支付的要求也更高,这对于内地公司熟悉国际市场很有帮助。第二,香港的地理位置靠近大陆,政治文化上与内地更加趋同。在中央和香港政府都希望加强两地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况下,内地公司可以在香港获得更广阔的业务范围。这样半个本土作战优势,内地机构是很难在其他地方获得的。第三,每年有大批内地游客在香港旅游购物,很容易把内地支付习惯带到香港,降低机构推广成本。

此外,在内地获得牌照代价太大的情况下,去香港申领牌照也可以帮助公司开展业务。内地第三方支付机构牌照申领已经陷入停滞,市面上仅有267张支付牌照,却有85家在各地人行递交了申请并公示的“准第三方支付”机构。目前业务范围仅为网络支付的牌照,一般售价在2亿~3亿元,而经营范围为全国、业务范围又是网络支付、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的“全牌照”售价为4亿~5亿元。金管局愿意为第三方支付机构颁发牌照的积极态度要比强调监管的央行更友善。

在内地,第三方支付市场已经竞争激烈。内地公司如果把战火引入香港,那么也要面临拍住赏、八达通等本土机构的竞争,形势更加艰巨。香港这块弹丸之地云集如此多的机构,竞争下恐怕难有胜者。

×
转发到圈子
请先完成下方验证 ×
请输入手机号或邮箱号
您输入的密码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