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 替代从边缘走向核心,也从平替走到升级。
点击关注
文丨刘雨琦
“数据库的国产替代,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虑,保证不会出错,所以大多数企业的领导层选择按兵不动或者简单扩容。因为不换就不会错,选了很久如果选错,还可能会出现重大事故。”
某银行数据库技术人员曾对光锥智能一语道出了在数据库的国产替代中的核心难点。“真的要大刀阔斧的改革,需要领导层有魄力和决心,否则只能是边缘试探。”
下定决心全面替换,一方面是企业对国产数据库有足够的开放程度,另一方面,也要国产数据库有超过Oracle等老牌数据库的性能。一次改革,不仅完成“平替”,更能升级,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2022年,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以下简称:太保)面临着一样的十字路口,作为国内头部的综合性保险集团,太保核心业务系统的数据库要比其他的要求更高、更困难,但同时,也更具代表性,一旦拥有成功经验,也将为整个保险行业建立新的行业标准。 太保集团科技管理部总经理马波勇曾公开分享过替换经历:“太保从业务场景出发,通过梳理保险业务的典型场景,选择了两类数据库。既有高并发、大数据量、具备互联网业务特征的场景,又有大量以内部用户为主的业务场景。比如在核心的P17客户服务系统中,我们经过两年多的调研、测试和评估,选择了之前服务过金融行业的蚂蚁集团数据库Oceanba
“数据库的国产替代,正在从边缘的OA系统,深入到核心的业务系统。如今国产数据库占20%的市场份额,传统数据库占80%的份额,这样的‘二八’分布将在三年之内颠倒过来。”Oceanba
据光锥智能了解到,很多企业制定了内部战略,要在2027年做到数据库的“应替尽替”。国内企业逐渐对国产数据库重新认知并抱有开放态度,尤其在数据库最核心的金融场景,也有更多企业愿意“押注”在国产数据库上。 国产数据库,从金融行业里“杀”出了一条路。
“没有经历过金融行业历练的数据库,不算合格的数据库。”
一直以来,金融场景都是数据库的最大练兵场,不仅是因为数据量庞大,同时,交易、分析、事故更加复杂,高频高并发是金融数据库的特性,更因为金融行业本身7×24小时不间断,对数据库安全性、稳定性都有更高要求,运维也更加复杂。
王爽举了一个例子:“以前银行的交易来自于营业网点,存钱、取钱、转钱,但现在已经互联网化了,频率大大增加。以前一年去营业厅也就三五次,但现在用户每天都在交易,每天点外卖、坐公交/地铁,每刷一次都会产生数据。这就造成了爆炸性的数据量增长,传统数据库处理起来,成本非常巨大。所以,并不只是为了国产替代,更是为了升级。”
此前,企业在选择国产数据库时,第一考虑的是与Oracle的适配和兼容关系,以降低应用和迁移成本。“2020年之前,几乎所有的国产数据库对企业宣传的核心价值就是兼容Oracle和MySQL。”一位数据库厂商对光锥智能讲道。
但在真正落地时发现,兼容是不够的,在适配时必须要取舍。Oracle数据库垄断了近20年,有很多特性逐渐落后,国产数据库的单纯替代没有意义,底层架构发生改变之后,性能要做到更加优化。
更重要的是,银行、保险、券商过去与Oracle进行了深度绑定,包括⾃定义锁、⾃治事务、嵌套表、索引组织表、PLSQL包、物化视图、Dbl
这不只依赖数据库厂商一家来完成,更需要使用方一起深度改造。太保集团与Oceanba
第一是国产数据库的性能,能否满足业务需求。“由于之前大部分系统使用传统数据库做支撑,在制定数据库的选型策略和升级方案方面,系统的兼容性、稳定性,数据迁移的便捷性、完整性是我们考虑的首要问题。第二,要考虑它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案例是否广泛,是否具备足够的成熟度。第三个是在运维方面,需要具备较强的自主营运能力和支撑能力”,马波勇谈道。
第二是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弹性伸缩能力。银行保险业数据量大、私密性强、波峰波谷期动荡,本地部署的数据库能保证安全性,但是相应的成本也会更高,且弹性伸缩能力差,无法灵活应变银行互联网化后的高频和多发需求。
第三是平滑迁移的能力。迁移的过程中保证业务不停,同时要高度兼容,节省调试时间。马波勇谈到:“太保集团作为32年的国企,数据量及业务量都很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窗口,完成数据迁移,成为摆在太保集团面前的一大难题。”
那么,这三座“大山”,太保和Oceanba
Oceanba
在太保的业务系统中,有P20的级别之分,P17是集团排名中的高级别,因此,该系统的成功升级具有标杆作用和里程碑意义。“P17客户服务系统”是太平洋保险产、寿、健康、长江等所有子公司客户服务系统的整合,为公司6地8个电话中心超过2000坐席提供系统服务。”太保集团数智研究院首席数据库专家林春介绍道。
“与一般热线系统相比,‘P17客户服务系统’涵盖了太平洋保险几乎所有子公司业务的服务入口功能,包括车险报案、车险增值服务、非车人意报案、道路救援、寿险保单查询、寿险保全受理、投保预约等等,对接周边系统超过200个,是太平洋保险关联关系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
同时,作为太平洋保险的服务品牌,“P17客户服务系统”需要提供7*24⼩时的全天服务,系统可⽤性要求全年99.9%以上,对停机时间有着严苛的控制。因此,也是太平洋保险运维保障最⾼的核⼼系统之⼀。
毫无疑问,对于P17的升级,是最为慎重的决定。2021年初,太保对国产分布式数据库,从功能、性能、易用性、完整性、可移植性、可靠性、扩展性、安全性等指标进行了全方位评估,最终选择了Oceanba
2022年上半年,在不少项目暂停、放缓之时,太保和Oceanba
据林春回忆,2022年初启动项目到8月31号,核心业务场景就完成了数据功能的开发;12月18日,P17第一个子系统成功上线,并完成了全量数据库迁移;2023年5月6日,核心交易、相关的报表库迁移上线;5月13日核心系统中最难的核心交易库上线。至今,P17核心系统已经成功运行了200多天,确保交易成功率达到99.99%。
“项目刚开始时,正是上海管控最紧张的时刻。大家没办法到场地,造成了很多困难,但是OB在产业侧和技术侧联合攻坚,把这块硬骨头啃了下来。”林春谈起到项目的全过程,仍然不禁感慨。
Oceanba
整个升级的流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重点,是通过Oceanba
第二阶段,Oceanba
Oceanba
郭文介绍道:“Oceanba
比如创新研发的“指南针”工具,能够对传统数据库进⾏改造评估预扫描,包括近20个检查⼤类,近200多个检查项,评估项全⾯⾼效,极⼤提升项⽬组问题排查的效率,缩短项⽬周期从⽽降低应⽤改造成本。以“P17客户服务系统”为例,扫描出改造项约6000个,假设⼈⼯⽅式排查2个问题/⼩时,单个项⽬即节约⼈⼒成本12.6⼈/⽉。
第三阶段,对P17中的业务场景进行逐个点测。对寿险保监会稽核接口系统、寿险营销员系统的佣金计算、智能决策服务平台和寿险统一承保平台等“一事一议”的替换。
第四阶段,从点测到全面升级。这里的全面升级,并不只是P17系统的全面升级,而是太保秉持着“先难后易”的原则,以P17这套最复杂的系统为模版,对周边配套系统进行分布式升级。
在全面升级后,国产数据库的优异性能开始展现出来。据太保反馈数据,在保持了高运行性能、高可用能力的同时,数据库软件的运维费用大幅降低,每年可节省设备投入数亿元。特别是Oceanba
可以说,升级后的应⽤系统弹性扩缩容、处理速度、数据加⼯能⼒均实现⼤幅提升。
Oceanba
在整个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明显发现,金融场景考验的不只是性能,更多还在于复杂业务中的灵活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显然,诞生于金融场景的Oceanba
2013年,Oceanba
彼时Oceanba
正如前文所讲,之所以将存储容量节省至80%以上,来源于Oceanba
林春就算过一笔账:“1TB的存储成本传统数据库要4500块钱,Oceanba
2020年山东移动计费业务系统接入Oceanba
另一方面,Oceanba
同时,HTAP集TP(交易)和AP(分析)于一体的数据库架构,也能够同时适应TP场景和AP场景,单一引擎支持高性能混合负载应用,通过基于时间片的混合负载调度技术,解决混合负载的资源隔离问题。一个典型案例是太保的寿险需要与保监会稽核系统接口,以前该系统夜间批处理占据整体计算资源的90%以上,现在,相同资源的批处理节省了时间62%,监管报送批量场景的性能提升了3倍。
除此之外,全自研数据库也成为了Oceanba
Oceanba
让林春印象最深刻的是Oceanba
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让大型银行、保险业开始对国产数据库充满信心。
但这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二阶段,数字化、智能化的车轮滚滚向前,国产数据库从金融场景“杀”出来之后,千行百业中还有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欢迎关注光锥智能股融易账号,获取更多前沿科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