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 3月14日,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及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双双正式发布公告宣布,中信股份同意将若干在中国住宅地产项目中的权益出售予中海,最终对价的金额预计为人民币310亿元。
3月14日,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及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双双正式发布公告宣布,中信股份同意将若干在中国住宅地产项目中的权益出售予中海,最终对价的金额预计为人民币310亿元。
根据公告,此次交易的最终对价将参考中信评估报告中载列的中信待售股份及中信待售股权的估值结果最终确定。而最终对价应与成交时按以下两种方式支付:一是,中海地产将向中信股份配发及发行1,095,620,154股普通股,占中国海外经发行该等股份后已扩大股本的约10%。对价股份将按每股27.13港元的价格发行,合共代表297.24亿元的价值。二是,中海地产将向中信股份转让其资产对价,价值约为人民币61.5亿元。中海地产对价的金额将参考向中国的主管监管机构备案的估值结果最终确定。
中信旗下地产业务将专注于商业地产和城市综合体开发
据了解,中信集团涉及房地产及基础设施业务分别有中信地产、中信泰富地产、中信和业、中信兴业及新香港隧道五家公司,而前三者则主要经营地产业务。中信地产业务主要集中于京洋环渤海及珠三角等区域的一、二线城市,截至2014底中信地产总资产为1100亿元人民币,拥有土地储备2000万平方米。而中信泰富地产则主要从事高端房地产投资,并且以商业地产及城市综合体开发为主。
早在中信股份整体上市之前,就曾酝酿将旗下的地产业务进行整合重组,重点是实现中信地产和中信泰富的重组,以解决集团内部同业竞争问题。但受制于种种原因,地产板块的整合一直没有进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信集团地产业务的发展。
此次选择与中海地产进行地产业务的整合,除了央企层面的战略合作外,将旗下地产业务实现最终的整合梳理应该也是中信股份的目标。有分析认为,在将中信地产的住宅业务剥离之后,中信旗下的地产业务将专注于以中信泰富为主的商业地产和城市综合体开发。
整合难点在组织、理念与人事
在绿地完成上市及混改、招商重组成功之后,中海和中信这两家央企的强强联合再次留给市场巨大的想象空间。有业内人士认为,蛋糕虽大,但整合起来仍有痛点。
关于中海、中信两家巨无霸整合的难度,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表示,第一个整合难度在于组织,中海属于中建系,而中信地产属于中信集团。在中建体系内整合中海系,都很困难,跨越了两大核心央企则更加困难。第二个是属于理念的整合,中信和中海的经营理念不同。相对来说,中海更加务实,而且是在中国香港上市的公司。第三个是人事的整合,经营逻辑的不同、管理体系和方式不同,给人的价值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整合,不排除中信地产人员或会大规模流失。
此外,房地产与金融资深评论人黄立冲认为,如果这么大资产出售,涉及的审批、评估程序相当复杂。最主要的整合是看内部是否可以统一,可以统一的话,面临的就是时间问题。但内部融合肯定会有阻力,还要看执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