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股融易安卓版
股融易手机网页版
最新
头条
业务微信号
公号二维码
专业
服务
点击了解 让创投更简单
您好,我们不兼容IE7以下的浏览器,建议您升级浏览器或更换浏览器
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本观点 > 李开复:想创业不要去大公司,可以先去参加一个创业公司
李开复:想创业不要去大公司,可以先去参加一个创业公司

[ 导读 ] 大公司希望员工在他狭窄的领域把事情做得最好。创业公司因为太小了,员工能了解用户、市场、产品、客户多个方面,最终更快的成为一个全面化的人。

9月6日,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出席以“新时代、新人才”为的主题校园行活动。他和米未传媒创始人兼CEO马东就当下就业环境与“耐思、耐撕、Nice”的全新人才标准展开对话。李开复再也对话中分享了他的投资观点。


李开复强调对于所投资的项目,技术方面要耐思,市场方面要耐撕。选择创业者时,耐撕的能力也特别重要。一个真的好的Leader,要有多元化的领导风格。根据不同情况做正确决定,一个永远只会NICE的人做不好Leader,但一个整天跟别人“撕”从不Nice的人,员工也会跑掉。

对于创业者创业前工作选择问题,李开复建议,如果没有更好的方式学习,那就应该参加一个创业的公司。他反对想创业先去大公司磨练几年再创业这个说法。大公司希望员工在他狭窄的领域把事情做得最好。创业公司因为太小了,员工能了解用户、市场、产品、客户多个方面,最终更快的成为一个全面化的人。

以下是对话全文(有删减)

胡渐彪:两位所领导的公司发展方向是不一样,两位最想得到怎样的人才?有没有特别的偏好?“耐思、耐撕、Nice”里有更侧重哪一点吗?

李开复:创新工场是一个非常重视思考,重视技术的投资公司。我们是以技术为我们的投资标准,也希望自己是一个最懂技术的投资公司。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只会给人才一个定义。无论是多好的一个词,都是不足够的。人才一定要是多元化的,而且是要有多方面的才华、风格的,在适当的时候有应对很强的能力。

所以我们希望看到的创新工场的投资经理也好,或者投资的项目也好,技术方面一定要强,一定要耐思。但是在市场上碰到问题,一定也要耐撕,绝对不能被人打倒。

马东:米未传媒是文创公司,能让大家保持一个愉快工作的环境,对我们来说更重要,往往真正好的想法也是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产生的。我们公司还经常有人发微信给我说“老头,冰箱里没有酒了,你觉得这合适吗?”我说不合适,然后赶紧叫助理买酒。

但既然这么轻松了,我们就要求你特别耐撕,玩是玩,干活是干活,当真的遇到问题时,你不经“撕”就会被“撕碎”。我们公司里我算是NICE的人,我们另外一个合伙人都是属于活生生把人“撕碎”的人,所以我们都派他出去“撕人”,我负责救活。我希望小朋友首先做到耐撕,只有做到耐撕,你在这个公司的成长性、效率才会最高。

胡渐彪:最近有一个,企业“狼”的精神,你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不管创业还是什么都必须要狠,不管是自己还是对手。那是不是说NICE的人,他们会不太适合做创业者或者不太适合当Leader?

李开复:我觉得一个真的好的Leader,真的是要有多元化的领导风格,我是相对NICE的Leader,但以前有次公司碰到特别大的危机时,我也当机立断解雇了70个人。一个好的Leader一定要根据不同情况做正确决定,一个永远只会NICE的人做不好Leader,但一个整天跟别人“撕”从不Nice的人,员工也会跑掉。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核心风格,但只有在正确的情况使用正确的风格,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

我们自己作为创业公司,作为一个投资公司,我们的确重视思考,更重视对创业者NICE,但国内的互联网也是一个特别大的江湖,如果你不耐撕就死定了。所以我们选择创业者时,耐撕的能力也特别重要。不受任何人欺负的是时候,我们最好还是凭着非常好的价值观做该做的事情,但是看到任何的障碍,一定要不顾一切突破他,谁要欺负你,你绝对要站起来,用三倍的力量打回去。

胡渐彪:开复老师您给我的印象一直是温润如玉的君子,那在您领导创新工场,或者整个职场工作,甚至创业的经验当中,您“撕”得最激烈是什么样的情况?

李开复:很多中国人,甚至很多亚洲人,都认为跟人“撕”一定要侮辱对方,要把别人打入十八层地狱,让对方失去尊严,在所有人面前丢人。但并不是这样的,我们要分清楚,当道理在你这里的时候,你要辩论,要证明自己是对的,但还是要建立在尊重对方的前提之下。

马东:说“耐撕”大家都会关注在“撕”,但其实“耐”字对年轻人更重要。当你的Leader真的是“撕”你的时候,你到底以什么态度,以什么心里建设应对他?很多年轻人从校园出来以后,觉得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但是真的遭遇挫折,一气之下友谊小船一翻就绝尘而去,是一个双输的结果。

所以“耐”很重要,不光是你“撕”别人,还有别人“撕”你的时候。

胡渐彪:作为一个Leader团队里面总会有一些不Nice的同事,那作为老板,作为企业的领导,怎么处理下属的员工?

李开复:中国人还是非常重视自己的面子和尊严的,所以我特别相信一个原则,在奖励员工的时候,要当着整个团队奖励,在批评员工的时候,拉到一边一对一讲。当我看到一些好的现象,我会尽量安排在开会的时候感谢,非常细腻地说做这个工作为什么有价值,对公司有什么帮助。如果有一个人业绩不好,我会在大会里面把话题转过去,私下把员工拉到房子,一对一分析状况,用将心比心的方式,希望他能够了解别人这样对他他是什么感受。

马东:在这方面我基本上跟李开复老师是一样的,同事在团队里面的归属感和安全感非常重要,每天战战兢兢对战斗力是有损害的。但我有一个特别凶悍的合伙人,我们之间有很好的分工。先派他出去把该“撕”的“撕”完,我再来救场。我们风格完全不一样,但是大家知道骂归骂,但该对你好是真的好。

胡渐彪:马东老师你的团队都是90后,他们有什么地方你觉得特别怪异或者不可思议的?

马东:没有。我们这个年纪的时候,犯的错误也比他们更多,我们也是一点一点醒悟过来。今天的90后更聪明,是因为他们的信息量足够大,知识结构更健康和全面,只要给予更多理解和宽容,他们一定能回报你更多。

李开复:我倒想提一个小问题,就是理工男或者宅男们,除了专研技术,还是要好好学习,尤其是要善于沟通表达,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是个有思想的人,但是不会沟通,其实你等于没有思想。

胡渐彪:那大公司想要人才和创业型公司要找的人才是一回事吗?

马东:本质上是一回事,人才就是人才,大公司和创业公司,肯定都想找到尖上那些人,还得便宜。但是创业公司应该有更好的制度留住这些人才,因为你能提供一个更好的前景,也能更能够给真正尖端人才以吸引。

李开复:人才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差别还是很大的,过去说想创业先去大公司磨练几年再创业,我反对,如果你想创业,没有更好的方式学习,就是参加一个创业的公司。

大公司希望员工在他狭窄的领域把事情做得最好。我过去工作过的公司,三个工程师的工作就是把按纽写好,不希望写按纽的人看后台、客服、销售、市场。如果你是一个真想把技术或某个领域做到极致,大公司适合你,你被安排到伟大的机器里面做一个重要的、专注的,但是很单一的小螺丝。

如果你加入创业公司,因为公司太小了,你能了解用户、市场、产品、客户,最终更快的成为一个全面化的人,将来想创业,这样走路一定更快。实际在大公司做一个职位,可能只有40%的时间是在学专业的知识,其他的时间在开会,跨部门交流,还有公司运营各种的耗损,还有了解怎么讨好老板,彼此部门之间的斗争,还有八卦等等,这时间占60%。

胡渐彪:面对这种所谓的人工智能,我们这个新时代来临之际,自己有什么样的能力需要具备?还是说我们觉得人工智能取代工种是不可能的事情?

李开复:人工智能就是一个不眠不休的机器不断的做人能做、不能做的工作,怎么样跟巨大的机器抗衡?第一你一定要立志成为这个领域的超级专家,人工智能可能写一些简单的文章,但是写不了《纽约时报》经过两个月的研究写的文章。人工智能可能可以像小冰对话,但还不能真的很深的谈一场恋爱。

第二做你自己很有兴趣的东西,爱这个事情才能让你发挥潜能,让你更快地追上。

第三少做一点理工的东西,少做一点商业的东西,多做一点需要EQ的,需要情绪的事情,写音乐、文学、美学都是很难取代的。

学生提问:创业型公司有一些人是有股权,有一部分人没有资格拿这个东西的,针对普通的雇佣员工,有没有比较好的办法激发大家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二位在技术人员招聘的时候,是招倾向于符合价值观的人,还是招一个能干的人深入地影响他?

李开复:第一个问题,核心的员工会有股权,没有股权的未来也可能有股权,一个好的创业公司会给每一个员工随着进步成长发股权,员工应该努力,未来是可以拿到股权的。第二个价值观,我不认为我们不应该把价值观和道德标准放得非常狭窄,让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这样也不行,公司还是要多元化的人。有一些特别核心,有关职业道德的事情需要很高的门槛,其他的方面不要牵扯进来。

马东:我们公司是全员持股的公司,不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股权,而是说每个人都有机会,这才是一个正向激励的模式。

×
转发到圈子
请先完成下方验证 ×
请输入手机号或邮箱号
您输入的密码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