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 天使投资人退出的渠道越多元化,他们便越不会因为企业不能IPO而遭受巨大损失,因而,也会更有动力继续做天使,支持创业者。
几年前所投资的企业成功IPO了,自己“一不小心”就获得了超过数十倍乃至成百上千倍的巨额回报,这大概是每一个天使投资人的“终极理想”了吧?遗憾的是,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上周,一份报告显示,仅10%的天使投资人最终能够通过IPO套现退出。
2016年6月,无忧英语在纽交所上市,使得真格基金成为上半年唯一通过IPO实现退出的天使投资机构。看起来美轮美奂的IPO,对于大多数中小型初创企业来说,实在过于遥远。因此,天使“熬不到”所投企业IPO的那一天,并不意外。不过,无法通过所投企业的IPO来套现,并不意味着这个企业就会变成天使的“烫手山芋”。通常,除IPO之外,天使们还有以下几种退出方式。
股权转让,是指在企业后续的融资环节中,天使将自己所持的股份转让给了VC或PE。对天使投资人来说,股权转让并没有IPO那么遥不可及,而且手续相对简单、完成周期较短,操作起来也较为容易,因此很多天使都会选择通过这种方式退出。报告显示,有43%的天使是通过股权转让来套现退出的。
据泰山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杨镭介绍,欧洲的“山友”模式是一种很成熟的做法。“山友集团与众多VC公司保持着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从最初的把项目介绍给VC,到现在的VC每天给他们打电话找项目,退出模式已经十分成熟。”
据启迪厚德科技执行总经理邓永强介绍,天使投资的项目在进行A轮融资的时候,一般会卖出一部分股份,至少先让这部分股份能够收回投资本钱。如果是非常看好的项目,A轮融资卖出的股份较少;反之,则尽可能多地卖股份。
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李竹称,他一般都是在B轮退出。但他也强调,之所以选择B轮退出,并不是出于抢占创业企业的账面利润,而是以创业公司利益为焦点:如果天使投完在A轮即退,可能会影响后续投资者的参股信心。“当然若有VC提出要求A轮退出,我们也会考虑,前提是对项目有利。”
不过,股权并购中也存在一个奇怪的“二元悖论”:如果是真正的好项目,天使为何要卖掉股份而不是等到项目上市或者并购?卖的越多,证明天使对此项目前景越不看好。反之,如果不是好项目,那VC接手的动力是什么?
并购,是指当企业被别的企业“收购”时,天使通过将自己所持的那部分股份转让给新来的买家以套取现金。
创业企业到了哪个阶段就可能被收购?这要看具体情况。很多企业在验证了其商业模式之后就会被收购。相反,很多人认为只有创业企业年收入超过2000万美元或者在某一时刻实现盈利之后才会被收购。
通常,公司CEO没有办法,甚至没有兴趣卖掉企业。因此,在卖掉企业的交易中,天使投资人往往发挥着重要的角色。比如,创新工场的李开复经常积极奔走于腾讯、百度、新浪、盛大等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投资部,以便于投资项目的通过并购退出。
回购,一般是指在投资之初,天使跟企业创始人签订了一个对赌协议,如企业不能在某个约定的时间内IPO,或者在某个时间段的增长速度达不到约定的数值,创始一方就要以约定的价格来回购天使手中的股份,从而使天使安全退出。
当然,如果企业在这个阶段的经营过于糟糕,实际上是没有能力履行回购协议的。还有一种情况是,企业本来还能够勉强支持下去,但因为要以当初融资额的数倍来回购,在勉强回购后,企业也被拖垮了。
近两年,新三板市场的持续火爆,为众多创投机构增加了一条新的退出途径,这无疑大大增加了上市公司参与天使创投的信心。
今年7月中旬,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回顾》显示,在2016年上半年VC/天使/PE的退出方式中,新三板挂牌的占比达80%(相比之下,并购和IPO的占比均为7%)。
在报告中,天使通过新三板挂牌而退出的比例是3%。虽然与其他方式相比,这个比例还很小,但它将日渐成为一种趋势。
8月中旬,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再次强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新三板承担重要使命,并首次将新三板的并购功能与融资和交易功能相提并论。而发挥新三板的“并购功能”,将成为天使投资通过新三板退出的制度红利。
天使投资人退出的渠道越多元化,他们便越不会因为企业不能IPO而遭受巨大损失,因而,也会更有动力继续做天使,支持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