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股融易安卓版
股融易手机网页版
最新
头条
业务微信号
公号二维码
专业
服务
点击了解 让创投更简单
您好,我们不兼容IE7以下的浏览器,建议您升级浏览器或更换浏览器
位置:首页 > 资讯 > 热门话题 > 长沙“造梯”,AI登高
长沙“造梯”,AI登高

[ 导读 ] 长沙,给AI产业造“梯子”

文 | 智能相对论

作者 | 易不二

2025年9月14日,互联网岳麓大会再次于湘江之滨召开。

这场以“AI领航 畅想湘江”为主题的盛会,不仅展现了前沿科技趋势,更清晰地揭示了一座中部城市如何将人工智能从“概念热词”转化为“产业引擎”的实践路径。

面对全球AI竞争格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凭借科研与资本优势率先领跑。而长沙,这座中部城市,正以独特的“造梯者”姿态探索自己的发展逻辑——通过制度创新、算力部署、平台汇聚与场景开放,构建起支撑企业、科研、人才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使AI产业呈现出清晰的梯队格局和可持续的生长动力。

长沙的探索,为同类城市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提供了一个值得深入观察的样本。

第一部分:夯基筑底

AI浪潮席卷全球,但并非每座城市都能真正借势而起。与资源禀赋突出的北上广深杭相比,长沙选择了一条更务实的路径:先筑牢地基,再实现产业攀升。这一“夯基”思路体现为制度、算力、平台和场景四个维度的协同发力,为AI产业提供可持续的生长土壤。

制度创新,构建AI产业发展保障体系。

政策引领是产业发展的起点。

2024年,湖南省出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提出到2026年实现智能算力3600 PFLOPS、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

岳麓大会开幕式上,省委书记沈晓明指出,“人工智能+”是湖南持续用力打造“三个高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湖南将以应用为导向,找准赛道精准发力,聚焦“人工智能+”在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在湖南加速落地,与各方一道共同打造“人工智能+”新高地。

为承接并落实省级战略,长沙市政府迅出台了具体实施措施,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5亿元,全面支持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构建起了一个多层次、全覆盖的政策支持体系。

长沙的制度设计将宏观愿景转化为量化指标和资金支持,明确“AI如何发展”的推进路径,形成制度保障。

算力筑基,形成智能时代的硬支撑。

算力是AI发展的“燃料”,直接决定产业落地的可能性。

截至2025年,湖南省总算力预计达12000 PFLOPS,较2021年实现四倍增长,超算算力规模位居全国第三。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作为中西部首个国家级超算中心,已具备200P双精度超算算力和1000P人工智能算力,成为驱动长沙AI产业跃升的核心引擎。

在强化算力基础设施的同时,长沙积极推进算力、算法、算据、算网“四算合一”体系建设。作为全国七大数据标注试点基地之一,长沙在数据资源积累与处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湖南数据交易所作为全国第五家、中部第一家持牌数据交易所,为数据要素流通与价值释放提供了关键平台支撑。

此外,斯泰兰蒂斯、蚂蚁集团等68家央企与三类“500强”企业的研发中心相继落户,松雅湖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中科曙光先进计算研究所等高能级平台加速建设,为智能制造、智慧文创、自动驾驶等高需求场景提供稳定支撑。

平台汇聚,打造创新资源集聚高地。

AI产业的发展既需要企业作为应用主体推动落地,更离不开科研平台在源头技术上的创新引领。

以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为目标,长沙构建了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目前,长沙有国家级创新平台总数达152家,全市研发机构总数突破3800家,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产品开发的全链条创新支撑体系。2024年,长沙跃居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第32位、全球科研城市第23位;全国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位列第9,获历史最好成绩。

这些多点分布、全链条覆盖的平台,让科研成果能更快走出实验室,与企业对接,从而避免了“科研与产业脱节”的问题,使科研成果更容易形成产业合力。

场景开放,提供技术验证试验场。

AI 的价值在于应用。长沙在这一点上走得很前,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北斗规模应用等多个领域积累了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近年来,通过深入实施的“智赋万企”行动,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工程机械龙头企业都在加速智能化转型,安克创新、希迪智驾等一批后起之秀也已经发展壮大。

这些场景不仅验证了技术可行性,更通过市场反馈加速了企业的产品迭代。

通过制度、算力、平台和场景的多重叠加,长沙构建了坚实的AI产业底座。这一底座的价值并不在于短期亮点,而在于为后续的梯队成长提供了稳定的“地基”。

第二部分:架“梯”攀登

底座打得牢不牢,最终要看它能否托举起不同层次的产业主体。与北京、上海的头部集聚型模式、深圳和杭州的初创密集型模式相比,长沙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形成了多梯次、全链条的格局,让AI产业主体沿着“龙头—中坚—新锐”的阶梯共同成长,并为每一层级匹配了相应的人才支撑体系。

龙头牵引: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传统优势焕发新生。

长沙是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和冶金等传统产业的重镇,深厚的制造业根基,为AI技术落地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

在这片“产业良田”上,AI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结出了丰硕的果实:长沙先后获评智能制造二十强城市、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第6位),26个制造业单项冠军居中部首位。

AI进一步加速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工程机械、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迈向世界级,新增国家级特高压输变电装备集群、中小企业特色集群2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4个,先进制造业实力跃居全国第5。

中坚突破: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研发平台成果涌现。

在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牵引下,长沙的研发平台持续催生原创技术突破。

比如,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今年来已开发新产品17个,推动产学研合作121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08亿元;湘江实验室成立三年来,以唯一单位和第一单位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0余项、已授权160余项......

同时,长沙出台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相关政策以来,新增各类研发机构1796家,平均每月新增75家。截至今年5月,长沙各类研发机构总数达3823家;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达152家,增长25%。

新锐崛起:垂类赛道企业活跃,创新生态持续孕育。

新锐企业是长沙AI产业活力的关键来源,它们在细分领域快速成长,不断完善着产业的底层创新生态。比如,以万兴科技为代表的企业,在AIGC领域持续突破,推出“天幕”音视频大模型及多款创意软件工具,显著提升内容生成效率与质量。

与此同时,长沙的创新生态也在不断孕育未来力量。自湖南省委书记在岳麓峰会向全球大学生发出创新创业邀请以来,全省大学生新创办经营主体13933个,增长44.9%,其中新注册企业6105家,增长38%。这批新生力量进一步激活了本地创新氛围,为产业注入持续活力。

新锐力量的崛起,能在产业基底形成持续不断的创新源泉,为梯队发展注入活跃的市场应变力和前沿探索能力,推动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与进化。

人才支撑:多层次体系引育英才,筑牢梯队发展根基。

人才是驱动长沙AI产业各梯队协同发展的核心力量。长沙将人才政策与城市发展战略和产业需求紧密对接,持续优化政策体系,始终以最高礼遇广纳贤才。

自启动“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以来,湖南拥有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两院院士10名,国家杰出青年27名,高水平创新团队59个。长沙的人才质量也显著提升,累计柔性引进诺贝尔奖得主3名,新增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1000余名、市级高层次人才1184名、“高精尖缺”领军人才223名,企业研发中心集聚人才超万人。长沙入选“2024人才友好型城市”,人才生态指数跻身全国前十,反映出其在人才集聚与环境构建上的显著成效。

凭借系统性的人才集聚与梯队化培养,长沙为AI产业的龙头企业转型、中坚科研突破与新锐企业孵化提供了坚实支撑,推动整个产业生态形成内生增长能力和持续进化动力。

硬核产业提供方向与市场示范,中坚科研提供技术突破,初创企业激发创新活力,人才结构保证后续发展。这样的体系,使长沙的AI产业具有更强韧性和更长的生命周期。

结语

岳麓大会既是观察AI前沿的窗口,也是见证长沙路径的现场。这座城市以坚实的制度、算力、平台与场景为底座,以龙头、中坚、新锐企业为梯队,构建出“底座‑梯队”双轮驱动的产业生态。这一模式不依赖单点突破,而是在稳健中构筑系统竞争力,塑造出更稳定的产业生态。

未来,随着全球AI竞争持续深化,长沙先筑牢地基,再分层造梯的路径,为中部和新兴城市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发展逻辑,让AI真正从热潮走向产业常态,成为城市发展的长久引擎。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AI产业新媒体;

•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家电(含白电、黑电、智能手机、无人机等AIoT设备)、智能驾驶、AI+、、、AI+、AI+、AR/VR、、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参与评论
0条评论
  • 作者时间
    内容
×
转发到圈子
智能相对论
编辑
文章:192篇   浏览:11109
智能相对论,深挖人工智能这口井,评出咸淡,讲出黑白,道出深浅。
我要开通专栏 发布专栏文章
请先完成下方验证 ×
请输入手机号或邮箱号
您输入的密码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