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与宝能的股权争夺战”已经持续了大半年,其不仅吸引了国内资本市场的目光,而且还受到了国外资本市场的关注。在外媒眼中,宝能的收购行为符合市场规则,而万科的行为则违背了市场规则。日媒还称,中国是一个充满不可思议的经济大国,上市企业竟然可以任性停牌。
1988年,时年37岁的王石主动放弃了公司股权,万科在股权改制下成为当时市场上的“异类”—一个奉行混合所有制的企业。28年后的今天,当65岁的王石回望1988,他是否仍会坚持当年的选择?
近两天,自万科A复牌后一字跌停,市值已蒸发逾450亿元,而相应的宝能系资产也缩水了125亿元。昨日,万科A复牌后继续一字跌停,报收19.79元/股。不过在交易的最后15分钟,宝能系增持14.89亿万科A,这意味着 “宝万之争”的焦点又从高管隔空论战重回A股市场……
万科A股在今天复盘,一泻千里。不论是宝能、华润还是万科都利益受损。也许三方会坐下来好好谈谈,但是万科其他股东也不会沉默。据悉,万科最大自然人股东刘元生向监管层抛出五点疑问,对宝能华润否认是一致行动人的说法表示质疑。
一场合法收购引发舆论激战,其背后是潜藏在中国资本市场之中的三重焦虑。“资本市场上实体与虚拟的战争正愈演愈烈。”李大霄说,创业者要在初创时期考虑股权设计的问题,并做好后天的保护,同时相关部门应当从制度设计上适度保护创业创新。
随着万科之争即将揭开最后谜底之际,人们已经开始追问:万科事件的精神轴心到底应该是什么?在专业与情怀,在资本与“知本”的博弈中,到底谁应该说了算?中国的资本市场能从万科事件中学习到什么?
万科之争这部年度大戏,越来越好看了。这是一场三方逐鹿万科的战争,宝能左右了华润和万科管理层相争的天平,连番动作又将自己置于质疑声中。王石获得了多方声援,赢了情怀却输掉了规则。华润欲掌控全局,肩负国资不能流失的重任,却深陷央企独大的风暴中。谁输谁赢,四个结局大猜想,谁最终能完美的谢幕?
在宝能提出召开股东大会,发起罢免万科董事议案时,业内普遍认为王石危险了。宝能与华润在驱逐万科管理层一事上可能已经达成默契。不过在深交所问询华润宝能是否互为一致行动人时,华润宝能态度缓和,万科之争或有望在短期内解决。
作为目前万科第一大股东,宝能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万科之争陷入僵局,宝能的盈利能力受到质疑。股融易获悉,“宝能系”旗下公司深圳深业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业物流”)50亿私募债发行不顺,第一期债券大部分由发行人深业物流自己的合作方接盘。
今日,在万科的股东大会上,王石刷足了存在感,多次道歉、回应质疑、团结中小股东……“王的女人”田朴珺也在微博上留下“风雨同舟”四个字力挺王石。虽然真情感人,但是以田朴珺的名声很难说给王石带来多少帮助。
在大股东清扫管理层的行动中,平安系以控股第二天就罢免CEO秦致、CFO钟奕祺的“速度”出名。但是如果从规模上说,宝能系提议罢免所有万科董事才是真的“大手笔”。王石将面临被野蛮人赶走的危机,留下来的机会渺茫。
自去年“野蛮人”宝能系入侵万科以来,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但是这场大戏迟迟没有落幕的意思,尤其是在万科引入深圳地铁集团重组预案之后,原先一直温顺低调的华润突然爆发了,誓夺第一大股东的地位,而宝能系则表示只求全身而退。